除了「足三里穴」外,多數人認識的下肢穴位應數「湧泉穴」,金庸武俠小說《倚天屠龍記》的主角張無忌拜「蝶谷醫仙」胡青牛學醫術,後來胡青牛被人迫逼服毒「假死」,張無忌就刺他湧泉等穴,「散出毒氣」,把他救活。胡、張師徒之情,寫得活靈活現,入木三分。事實上,腳底的湧泉穴屬於足少陰腎經穴位,是人體腎經之氣「湧出」之處,針刺或按壓湧泉穴,除了能夠消除疲勞、改善水腫、紓緩肌肉痠痛外,還能提升腎功能。中醫認為,「腎是先天之本」,腎經與骨骼、頭髮、內分泌都有關係。
上期談了「足三里穴」等14個下肢穴位,今期續談「湧泉穴」等餘下14個:
14. 湧泉穴
部位:腳掌中心四陷處,第二、三趾骨之間。
主治:休克、頭暈目眩、頭頂痛、癲痴、癔症、遺尿、腦出血、小兒抽搐、中暑。
15.光明穴
部位:外踝尖直上5寸,腓骨前緣。
主治:近視、夜盲、視神經萎縮、腓腸肌痙李、踝關節痛。
16.三陰交穴
部位:內踝尖上3寸,脛骨後緣。
主治:失眠、遺尿、遺精、早洩、陽痿、月經不調、白帶多、崩漏、盆腔炎、痛經、子官出加、神經衰弱、消化不良、腹痛、腹污、尿頻、尿閉、偏癱。
17. 絕骨穴
部位:外踝上3寸,腓骨前緣。
主治:下肢痛、落枕、踝關節痛、腳氣、淋巴結炎、胸脅痛。
18. 復溜穴
部位:內踝上2寸。
主治:發燒、盜汗、腎炎、白帶多、腰痛、腹瀉、神經衰弱。
19. 大溪穴
部位:內踝尖與跟腱連線的中點。
主治:腎炎、膀胱炎、遺尿、月經不調、下肢癱瘓。
20. 崑崙穴
部位:外踝尖與跟腱連線的中點。
主治:腓腸肌痙孿、腰背痛、坐骨神經痛、頭痛、項強、小兒驚厥、腳跟痛、難產。
21. 公孫穴
部位:足內側,第一蹠骨基底之前下緣山陷處赤白肉際。
主治:胃痛、消化不良、足踝部疼痛、嘔吐、腹污、痢疾、再生障礙性貧血。
22. 僕參穴
部位:外踝後下方,崑崙穴直下 1.5寸,跟骨旁凹陷處。
主治:下肢痿軟無力、踝跟部疼痛。
23. 申脈穴
部位:外踝下緣下5分四陷處。
主治:下肢無力、腰腿痛、踝關節痛、頭浦、眩軍、美尼爾氏徵
24. 至陰穴
部位:小趾外側的指甲角外3分處。
主治:難產、胎位不正。
25. 內庭穴
部位:足背第二、三趾縫間,趾蹼緣後 5分處。
主治:胃痛、頭痛、牙痛、扁桃體炎、痢疾。
26. 太沖穴
部位:腳背第一、二趾縫間上 1.5 寸處,第一、二蹠骨結合部之前凹陷處。
主治:頭痛、目眩、高血壓、小兒驚風、遺尿、喉痛、咽乾、腹脹、閉經、腹股溝瘂、黃疸、乳腺炎。
27. 大自穴
部位:足內側,第一蹠骨小頭的後下方,赤白肉際。
主治:胃痛、腹帳、痢疾、便秘、吐污。
28. 地機穴
部位:陰陵泉穴下3寸,脛骨後緣。
主治:腰痛、便秘、痛經、遺精。
下肢穴位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