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曾應邀擔任由中文大學教育學院、中文大學學生事務處和中文大學教育學院校友會舉辦的模擬面試的其中一位面試官。參與面試的同學,全都是快將投身木鐸行業的準老師。
在商業社會裏,很多內地學生近年已攻佔本地同學的心儀行業,例如投資銀行和管理顧問。參與模擬面試後,才發現為數不少的內地學生也在香港攻讀教育課程,希望能來港任教。
造福本地學生生力軍
遺憾地,本港修讀教育課程同學的質素,似乎未及得上內地來港的學生。內地生在溝通技巧和面試前的準備都較本地同學優越,誠然,筆者感到不少內地生的表達能力,還勝過若干具有十數年工作經驗的行政人員。內地生能清楚掌握問題的核心,在回答時一矢中的,言簡意賅。相信大家也不會反對,從事育才之業,必須富有熱誠,也要抱有教育理念,更應背負「樹人」使命。
言談間,本地同學予人一種「只想搵份工」的感覺;相反,內地生對教育命題認識透徹,回答的內容建基於個人抱負和教育理念。跟本地生相比,高下立見。
模擬面試後,筆者的心情既複雜,又矛盾,一方面,筆者替本地的準老師擔心;另一方面,亦欣見一批質素優越的內地準老師,有望成為造福本港教育發展的生力軍。
早前筆者主持過一個由商界及教育界人士組成的教育研討小組會議;不少與會者都指出本地學生和行政人員的普通話質素急需提升。母語教學應是以普通話作為主要的教學語言,中文科更必須是以普通話講授( 「普教中」),否則,香港將把自己邊緣化,有了這些在香港接受老師訓練的內地優秀人才,相信又少了一個拖慢「普教中」進展的藉口。
開放教席
然而,內地同學最大的憂慮,是如何或能否突破重重關卡,在港覓得教席。筆者不太清楚內地生申請來港任教的程序和手續;不過,社會各界應以香港整體學生的利益為根本依歸。要放寬在香港接受過合資格培訓的內地老師任教,必然引起部分本地老師或準老師的反對。
可是,教育是社會上最重要的投資,是人類文明發展和向前邁進的引擎。在聆聽既得利益者的聲音之餘,大家是否要把學生的利益放在首位,把最好的給學生呢?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