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春雨綿綿,我們再次到成都。中國的大城市中,我們最喜歡成都和杭州,原因是這兩個城市都有我們的美食好朋友,更為了那濃重的歷史文化氣息。
金沙遺址博物館位置就在成都市區,離開我們住的酒店不過10多分鐘的車程,吃完早餐坐的士去,不必勞煩朋友接送。城外著名的三星堆博物館,展出的是古蜀國第二、三期的文化,而金沙遺址展出的是第四期的十二橋文化,緊接中原的商、周及春秋時代。
金沙遺址博物館是一個公園,園內有兩座大建築物,一座是遺跡館,另一座是陳列館。遺跡館建立在一個古蜀國的祭祀區遺址之上,是一個很大的鋼結構建築,因為館內無柱,顯得空間特別大,木製的走道和梯級穿插其中,讓觀眾能夠近距離的實地觀看到考古的發掘過程,從一層一層的發掘,我們可以看見長達600年時間和歷史遺留的痕跡,見證了文化的進程。
金沙遺址祭祀區是中國發現的延續時間最長,保存最好,祭祀器物埋藏最豐富的遺址之一,出土文物包括了大量的金、銅、玉、石、陶器和象牙、鹿角、野豬獠牙等。大批象牙的出現尤其讓人驚訝,最長的一根達185厘米,大象應該不生長在四川地區,象牙的出現,難道意味着古蜀國與中南半島甚至印度,已經有着頻繁的經貿關係?
對比西安令人震撼的兵馬俑,金沙遺址給人是不同的感受。兵馬俑展示的是中國歷史的一個剪影,而金沙遺址卻是一個歷史發展過程的見證。離開了遺跡館,我們進入了陳列館。這裏一共有五個展廳,主題分別是「遠古家園」,「王都剪影」,「天地不絕」,「千載遺珍」,最後是「解讀金沙」。
第一展廳「遠古家園」利用圖畫、民居布景和原狀大型考古遺跡為主,描繪出3000年前金沙時期的自然生態環境和人們的生活方式。展廳地面的一層玻璃覆蓋着當年的泥土,人站在上面看着圖畫上遠方的自然景觀,近看着古人生活的模型,虛實交融,淡化了時空的距離。
第二展廳「王都剪影」,利用高科技手段結合還原工藝,把考古成果從居所、工具、燒陶、冶鑄、製玉、墓葬等各方面勾畫出一個古蜀國都的生活剪影。各式各樣的陶器展品,比三星堆的更多元化,金鉑、銅飾物、玉製品更是琳琅滿目,其中的玉琮和在江蘇武進寺墩出土的極為相似,而玉璋又和河南偃師二里頭出土的造型完全一樣,這說明了十二橋文化和商文化互有相影響。另外,展廳還用多媒體顯示了古人製玉的過程,讓我們對古代工藝有更深的了解。
古蜀國是一個神權國度,統治者利用巫師和各種卜筮工具,對天地間不可知的事物進行解讀或溝通,第三展廳「天地不絕」以此為題,展出巫師銅像、卜甲,以及各種祭祀用品如象牙和法器,還有石人跪像、石虎和石蛇,幾個石像放在一起,令人聯想到神祕而沉重的活人祭祀,展示了對神權無限敬畏的精神世界。
世界各地的古代民族大都信奉太陽,古蜀國也不例外。第四展廳「千載遺珍」展示出精美的太陽神鳥金飾,圖案為四隻神鳥圍繞着太陽飛行,造型極為美觀和富有藝術性,在2005年被公布為中國文化遺產標誌,博物館裏的地板和天花都可以看見這個圖案。還有展出的是小金面具,金冠帶,金人面形器和黃金面具等,其中的黃金面具寬20厘米,高11厘米,厚0.04厘米,重46克。這個面具和三星堆博物館裏用金箔貼的人頭像完全不同,是一個獨立的金面具,也是中國發現的商周時期保存最為完整的金面具。展品中的十節玉琮,用青玉做成,較為通透,造型和紋飾明顯和同時代的玉琮不一樣,卻和數千里外距今五千多年前的浙江良渚文化後期的玉琮完全相同。是什麽使這個玉琮,跨越距離數千里和時差1000多年的障礙,而到達遠在內地的古蜀國?
第五展廳的「解讀金沙」並沒有提供答案,我們只能希望將來會有更多的發現,幫助人們明白這些遠古的真相。
金沙遺址給我們帶來了很多驚喜,但留給我們的是更多謎團。在這個藝術和工藝高度發展的社會,為什麽沒有任何文字的遺留?幾千年前人們是如何和遠在東部沿海的良渚文化溝通的?大量的象牙從哪裏來?是從南方來的貢品或者是大象原來就是四川地區的原居民?古蜀國和中原的夏、商、周朝代有很多共同之處,究竟是誰又影響了誰?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