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學校必需有動力

教育除了使學生知識上有所增長外,也必須培養學生良好品德。無論今天學生的學等水平高低及品行優劣,只要繼續克盡己任教導他們,樹立良好榜樣,終有一天他們會茁壯成長。
怎樣的學校才是成功的學校?一所有百分百入讀大學的中學是成功的學校;同樣一所令學生得到關心,使學生走在正途的學校也是一所成功的學校。究竟是什麼驅使學校邁向成功之路?我想其中一個因素是動力。
 
曾經拜訪一間學校,甫進入學校便感到學校充滿動力。校長、老師、學生臉上或掛着輕鬆自在的表情,或是笑臉迎人,予人感到朝氣勃勃。試想一想,減去睡眠時間,在學校的時間可能比在家生活的時間還要長,如果每天也活在有動力的環境中,人也會被感染成積極性格。那麼,又是什麼原因使學校產生動力呢?相信這與老師團隊有莫大的關係。
 

老師若時時抱怨  會影響校園氣氛

 
多年前,在任職的第五組別學校內曾經見過有些老師怨氣多多,不是抱怨學生成績水平低,便是投訴學生對他們沒有禮貌,更甚是埋怨工作太多。因此他們每天也板起臉孔及不苟言笑,甚至要求學校訂立更多制度去處理及懲罰學生。老師一定活得不愉快,他們一定未能在職業上取得滿足感,嚴重者更可能有職業枯竭症狀,更遑論活得有動力!他們的情緒更會像傳染病般影響其他老師和學生的情緒,更甚是影響學校的氣氛。教改後的今天,學校的工作比以前更多,相信這些老師活得比以前更不爽。
 
事實上,這些老師需要設法去解決這問題,一是轉換工作,一是改變自己。否則對學生及對自已是百害而無一利。教育除了使學生知識上有所增長外,也必須培養學生良好品德。老師往往是學生的榜樣,有動力的老師,對工作有要求又負責任,對學生有期望,學生在潛移默化下也學會正面的態度,這便是育人工作的重要之處。
 
教師需為自己及學生注入生氣與活力。(作者提供)
教師需為自己及學生注入生氣與活力。(作者提供)
 
假如老師重新思索後認為教育工作還是最適合自已的話,便需要改變自己。如以馬斯洛理論由較低層次到較高層次的需求來看,當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會需求、尊重需求也得到滿足後,人們會追求更高一層次的自我實現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是指實現個人理想、抱負,發揮個人的能力到最大程度,透過工作實踐後便得到最大的快樂。因此,老師可重拾當初加入教育行業的初衷,自己注入工作的動力;例如當年不是抱着育人的理想嗎?或是貢獻自己的力量,透過教育使社會更進步嗎?
 

老師對學生心存期望  校園可加添活力

 
其實,只要堅持理想,放下執着,凡事從積極樂觀一面看,老師定必能重拾動力。例如我每天早上在學校門口迎接學生上學,最初有些學生不理會我,我不會認為他們不尊重校長。相反,我認為他們從前未學習過怎樣和別人打招呼,又或是他們缺乏自信心及怕羞;所以我便抓緊不同機會教導學生建立人際關係的基本禮貌,漸漸學生也能自然地跟我打招呼。
 
有時老師會因為一些學生學業能力欠改善而沮喪,我會鼓舞老師給予他們動力。除了在行政措施、硬件設備及教學支援外,與老師加强溝通,提醒他們時刻記着老師的使命是幫助學生發揮潛能,無論今天學生的學等水平高低及品行優劣,作為專業的老師只需要繼續克盡己任教導他們,樹立良好榜樣,終有一天他們會茁壯成長。再說,學業水平不足及品行尚需改善的學生更需要老師不離不棄的督促他們呢!
 
總的而言,一所成功的學校必需有動力,而動力的來源是靠老師團隊!老師對學生心存期望,面上多些笑容,校園生活便更有活力。
 

梁鳳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