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筆者必須在這裏向文灼非先生致謝。2010年,當文先生還是《信報財經月刊》的總編輯的時候,筆者就已經蒙文先生不棄,得以在當年《信報財經月刊》的10月號發表論今日粵語最大的危機一文。現在文先生又慷慨地在灼見名家騰出空間,讓筆者不曾出版過的粵語古趣談四篇先在互聯網上與大眾見面。
無盡感激
筆者一向感激自己求學時期所有教導過自己的老師,特別是中學時期的中文老師之一佘汝豐先生。佘老師的超凡才學與精彩的講課吸引了我們無數師兄弟。他對筆者的栽培更令筆者終生難忘。正是因為佘老師的鼓勵和安排,筆者才得以在一個課程當中遇到陳紹棠、余廼永、張雙慶等幾位老師,使得筆者對文字學、聲韻學、訓詁學、方言學等都有更多的了解!
令筆者意想不到的是,最近幾個月,筆者發現原來筆者必須感激的還有自己昔日的學生──他們同時也是筆者的學弟。這幾個月以來,一批學弟,在知道筆者曾撰寫一些關乎粵語的拙著之後,竟千方百計地去搜尋筆者以為已經人間蒸發了的三種(共有幾百本的)實體書。料不到他們竟然找得到!更加料不到的是,他們當中的張冠業竟廢寢忘餐地閱讀拙著,又費盡心思地拿筆者考證得的粵語本字來寫成一篇短文,一開昔日同窗的眼界!更萬萬料不到的是,他竟連同這些昔日同窗馬崑崙、陳忠賢、沈田立、龔永傑、袁智行等一起籌備並最終建立了粵語詞彙研究所這個網站,把筆者的拙著都放到上面去,讓所有網民都可以在那裏查找相關資料!其後,他們更邀請同窗曾永豪、李國偉、孔慶昌、馮敬雄、建築師解端泰、蕭誠信醫生、林中鍵醫生、區永仁醫生、李果行會計師、吳文偉律師等加入研究所,請他們協助會務,或者當顧問,提供專業意見。他們更進一步,為筆者的考證拍攝短片,附在上述網站(此事至今仍在進行)!這一切一切,他們都花了無數心血,也花了不知多少金錢,然而完全是無償的!
另一批學弟,黃紹成、吳偉龍、何達權等在找到筆者的拙著之後,就將消息在一些母校師兄弟的群組中散播開去,並替有意購買的師兄弟提供代購服務,然後為筆者辦(純粹為母校同學而設的)簽書會(其後上述那一批學弟也另外辦了簽書會,場地由馮敬雄學弟慷慨借出,並同時讓馬崑崙學弟即場主持一個關乎粵語標音法的講座)!
上述兩批學弟當中都有人認識文先生,而在與文先生聯繫之時,他們都不約而同地與文先生提及筆者的「所作所為」。其實他們的一位師兄──筆者的無數學弟之一──黃維律師早在2010年已將筆者上述的拙文交文先生了;而且在拙文刊出之後不久,黃律師更慷慨地請文先生和筆者到港島一家著名食店共進午餐。雖然多年未見,但是相信文先生自然還是記得筆者的。於是讓筆者接受灼見名家訪問並在灼見名家開一個專欄的想法就來了。
在此期間,另一位學弟,香港新聞界的名人呂秉權,因為一向清楚筆者的思想,並且又極度贊成一向低調的筆者站出來,為粵語發聲,就聯同其昔日同窗、《蘋果日報》前記者張育嘉與筆者作一次「訪談」。於是去年11月,筆者的小名與穢形就同時曝露在傳媒當中了。另一位學弟商業一台台長黃永,也通過其學兄黃紹成的網絡,請筆者到電台接受了他和林子傑先生的訪問。《東方日報》記者王詩雅小姐也通過呂秉權與筆者聯絡,然後製作了一段談粵語詞彙的短片。其後港台電視31又透過呂秉權請筆者於今年3月13日在「日常8點半」一節目中略論「普教中」對粵語的影響以及粵語在教授中文科方面的優勢的問題。
到了去年年底,筆者的專欄終於與大眾見了,而由於筆者太忙,未能即時呈交文稿,又由一些學弟(包括黃永、盧永強、馬崑崙、李臻、馮偉正等)先發表他們的大作以饗讀者,好讓才乏兼人的筆者鬆弛一下。
這些大約發生於去年7月至今的生活片段都是筆者人生中的大事。而這幾年間,曾經各自用不同的方式向同窗、朋友甚至大眾推介筆者的拙著或謬論的學弟還有區耀強、王香強、劉錦新、馮敬雄、岑蘊華、黃浩文、王詩琅、關文輝等。鼓勵筆者或者表示願意隨時幫忙的學弟更是不計其數,真是感激不盡!筆者不知自己何德何能,竟得一眾學弟這樣無私地幫忙!除了感激他們重師生之情之外,筆者更感欣慰的是,他們都願意為保育粵語而貢獻力量!
粵語古趣談四篇之一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