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具備怎樣的條件,才算是一位稱職的老師呢?在此,筆者很希望可借用在兒子學校發生的一件事,作為探討本題的起點。
平常在家循規蹈矩的小兒子,不管做什麼都需要一個完整、不變的體系──我早已察覺其中不妥,可是一下又想不到什麼方法改變?話說有一天,他在校用膳,一位同學突然在飯堂嘔吐……接下來,其他的孩子爭相躲避,老師也被忽然而來的「小插曲」弄得手忙腳亂。兒子一下反應不來,眼睜睜地愣住了,向副班主任望去,只見她冷眼旁觀,立時變得手足無措,徬徨地掉下淚來……這個僵局,據那個副班主任事後回憶,維持了十幾分鐘。
兒子回家後的情緒很是沮喪,他不明白老師為什麼在自己需要幫忙的時候不施以援手?我事後向有關的老師查詢,對方的答案是:希望看看我的兒子需要用多長的時間,才能找到解決方法。
記得在前文裏曾經探討過本港的教育困局,當中提到過老師的素質和對港孩的隱憂;而在我兒子的這起實例中,就剛好印證了之前的觀點:當老師的快樂指數不理想,本身的負面個性就會彰顯;對於這個「港孩」充斥的社會,孩子本身的生活能力已有問題,再給老師的諸般打擊,恐怕就會變得一蹶不振!
猶記得,我當時對於該老師的做法十分憤怒──她非但沒有在混亂之際對自己的學生施以援手,更在與我的對話裏冷嘲熱諷……這段對話從她以「浪費時間」形容我的孩子開始。我問,為什麼說孩子浪費了十多分鐘呢?老師不是應該提供一個合理的環境讓孩子可如常用膳嗎?結果該位老師竟然反問:「那如果我把『浪費』改成『用了』,你的感覺是否會好過一點?」這句話讓我從盛怒中一下子冷靜下來。心想:一位老師能對一個一年級的學生及其家長以這種語氣說話,再說下去只是對牛彈琴啊!
結果事情在該校的校長那裏得到了一個解決方案,在這裏我就不多說了。
此事對於我家的孩子也是一個很好的提醒:該位老師那樣的態度,將會成為日後這個殘酷社會的縮影;我也就順理成章地把個人生活能力這議題提到桌上來了,告訴孩子:「你現在才一年級,人家會可憐你,但到你再大一點的時候,別人就不會再可憐你了。」這也讓家傭重新審視了她和孩子之間的互動,一舉數得。
誠然,每所學校都會有特別嚴苛的老師,有時候老師的出發點不一定是壞的,但如果缺乏愛心和同理心,再好的理由也不會為他人所接受。香港教育刻下最需要的,也許就是一種單純的赤子之心。可是,在壓力異常巨大的環境下,會否有老師想愛卻無力去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