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喜發財──發財只為了錢嗎?

2000多年前,我們的萬世師表也曾經教導我們,對於財富,我們不是不可以追求,只是「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就是假使不用得富貴的正當途徑,雖然得了富貴,君子也不要。

新春伊始,也說一些關於新年的事情。這是筆者在學校早會時和學生分享的部分內容,也在這裏和大家一同交流。我們都知道香港的農曆新年有很多有趣的習俗,而且在拜年時往往都會互祝「恭喜發財」、「心想事成」、「橫財就手」等等。然而,不時會有人問到,這和我們的辦學宗旨會有矛盾嗎?作為教育工作者,教學生要有良好品格,樂於助人,努力追求學問,是義之所在,很少學校說到追求錢財,財務管理等課題。近年這個話題漸漸進入學校,也是一個健康而有意義的一個範疇。今天我說的不是小學生的財務管理,而是如何在農曆新年的文化底下教育學生。

只要我們細心一看,不難發現現今的節日,已經增添了不少商業元素,如聖誕節鼓勵消費,商店減價促銷希望消費者購買聖誕禮物,但這和聖誕節最初的精神可能已不盡相同。在情人節必定要送上束鮮花和禮品,才算得上是符合節日的要求。在資本主義社會,節日也是高度資本化的產物。農曆新年也瀰漫着一股「求財」氣氛,在街上家中我們常見的揮春:「東成西就」、「家肥屋潤」、「貨如輪轉」、「金銀滿屋」等祝福。在不少商場或大廈的布置也擺設了金銀元寶,甚至找來職員裝扮成財神,派發「利是」。拜年時也例必送上糖果餅乾等禮物,小朋友又會說些祝福語句討「利是」。然而,回到最初的農曆新年,為什麼人們要祝福呢?

我們看一看春節的由來,雖然眾說紛紜,但總的是希望新的一年過得比往年好。要知道我國古代以農立國,一切皆聽天由命,農作物的收成如何直接影響到全家全村的福祉,甚至是全國的命運,故此天氣季節的變化對他們來說十分重要,春節代表了寒冷的冬天將要過去,立春過後,緊接着的就是二十四節氣中的雨水,象徵了新的農耕日子又開始,新的希望又再次燃起。古時生活艱苦,常說年關難過,除了天災,人們也經常遭逢不幸,或疾病、或意外、或戰亂、或壓迫,能夠一家團聚,安然歡度新年,可說得來不易。所以,那種彼此祝福,互相問好,祈求風調雨順,大吉大利的意願,確是反映了古代人的生活期許。時至今日,香港是一個高度資本主義的社會,人們普遍生活富裕,在這個發展底下,各行各業自然更加希望百業興旺、貨如輪轉,工作的則希望步步高升了。

不同種類的「財富」

在這個氛圍下,我們當如何教導子女以恰如其分的態度迎接新年呢?新年期間,我也參加了一個旅行團,大家都知道旅行團會有一些既定的行程,例如到一些商店購買風水飾物,導遊介紹時說只要伸手摸一摸,今年就會有好財運,而財富也不一定指金錢,健康也是重要的財富呢!我因信仰緣故沒有摸,但卻也認同健康是財富,而且隨即便想到其他不同種類的「財富」,因此就與同學分享了,現在也和大家說一說。

說到財富,知識就是財富,當我們努力學習得到知識,將來就可以幫助他人,也可以找一份合適的工作,改善生活環境;友誼是財富,因你若能幫助人,別人自然幫助你,人際關係是很重要的財富,為我們在有需要的時候解決困難,這個在成年人的世界大家相信有更深的感受;我們的長處是財富,只要們發揮好個人的長處,那麼將來前途就有更多選擇了,這些長處,日後很可能成為我們的終身職業;禮貌是財富,對人有禮貌,自然得到好的回應,別人也很容易第一時間想起有禮貌的你,那麼機會自然比人多;性格是財富,擁有善良忍耐的心,能夠勝過險惡和困難;而假如有信仰的話,真正的財富要積存在天上才行,怎樣積呢?就是要幫助有需要的人了。在新年的時候,如果見到有需要的人,會不會和他分享一下你所擁有的呢?新年收到不少的利是,會不會也捐部分出來給慈善機構呢?

2000多年前,我們的萬世師表也曾經教導我們,對於財富,我們不是不可以追求,只是「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就是假使不用得富貴的正當途徑,雖然得了富貴,君子也不要。所以,對於錢財,我們作為教育工作者,是很有責任教育孩子如何持正面及積極的態度去面對社會所灌輸的價值觀,而並非任由社會風氣影響而不自覺。最後,我也祝大家新年快樂,恭喜發財,發財在腦中,希望能多吸收知識;發財在心,培養良好品格及友誼;發財在天,按你的信仰施予,使你的心豐富。

陳章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