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拜讀湯才偉兄的〈怎樣成為好老師〉(註1),文章以「經師」與「人師」作為古今老師的總體類別,並隱隱道出衡量這兩類老師的「好」的基本依據。經師與人師有不同的責任,故好的標準有所不同,實屬合理。
經師在古時是講授經義的老師,以現代的解釋,是向學生傳授學科知識的老師,故好的經師必須具高深的學養和卓越的教學技巧。人師是教人道德倫理,為人處世的老師。《禮記.學記》:「君子既知教之所由興,又知教之所由廢,然後可以為人師也。」是故好的人師,必須能「志意定乎內,禮節修乎朝,法則度量正乎官, 忠信愛利形乎下。」(見《荀子‧儒效》),也就是好的人師,必須是「知教」,並能「言為士則,行為世範」,以正向的言行培育學生的老師。
教育局與國家的標竿
然而,衡量好老師的標準不一,不同持份者對好老師有不同的衡量方式和要求。教師建構下一代的知識與價值觀的「人類靈魂工程師」對國家的發展舉足輕重,影響深遠。一國兩制下的香港,面對西方壓迫及針對的經濟戰、金融戰、科技戰、政治及國家安全的威脅下,筆者深信香港政府極重視培育好老師,教育局對好老師的衡量,或會以國家的標準作為標竿,即「具有思政能力,並以培養國家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為使命」作為基本(註2)。
那就是好老師是具有通透的專業知識,精於傳道、授業、解惑的經師,能在政治、思想、品德、身心各方面、以身作則,持言身教的人師的合體(註3)。教育局不斷安排本港中小學校長領導研習班及香港新入職教師到內地學習,實事出有因。
好老師會做的5件事
香港是個國際都會,是中西方文化交流之樞紐。香港的教育備受世界各國關注,若香港對好老師的衡量和評核能獲得國際高度評價與認同,那必然是「中國和香港好故事」的佐證。要達到這一目的,好老師的衡量準則,得以中西合璧,結合西方對好老師的衡量方式才能引起西方社會的共鳴。國外衡量好老師的文獻不多,筆者僅按美國學者Elizabeth Green的著作Building A Better Teacher中的後記所述及的「好老師會做的5件事」(註4),供對此課題有興趣的老師/學者參考。文中所述及的五件事依次為:
- 好老師對於學生的答案,無論正確與否,都願意一探究竟,還會勵學生勇於犯錯。
- 好老師不拘泥於既定社會常規(這裏所指的既定社會,是指課室;要注意的是不拘泥,不是不遵守)。
- 好老師拋出問題是要鼓勵思辨,不是要學生照本宣科。
- 好老師力求說清楚,講明白。
- 好老師有札實的教育基礎設施作後盾(筆者認為香港的學校,一般都有札實的教育基礎設施供老師作後盾,老師在應用這些設施時倒要有教育的「新質生產力」的意識,以發展及改善這些設施)。
「經師易得,人師難求」,好老師也不易求。好老師的初心該不是「為稻粱謀」,其初心該是以承傳與創新中華傳統文化,建構下一代的生活方式、行為方式、思維方式和價值取向為初心。在一國兩制下要當好老師,必須以一國為本,具「政治要強、情懹要深、思維要新、視野要廣、自律要嚴、人格要正」這「六要」(註5),除此, 更要在課堂做應做的事。
註:
- 湯才偉(2.3.24),〈如何成為好老師〉。香港:《明報》。
- 萬鵬、劉圓圓(2.8.202),〈「經師」和「人師」的統一者怎樣煉成〉。北京:《光明日報》。
- 同上。
- Elizabeth Green (2014). Building A Better Teacher. U.S.A., McCormick & William.
- 同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