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通常自命不凡,也因為自以為不平凡,所以常會輕視他人。佛陀說:「能夠不輕視未學的人很難。」因為凡俗之人稍有名氣,就或多或少有貢高(自以为高人一等)驕傲的心。
自命不凡造成社會不安
看看現在的社會情勢,令人多麼不安!因為社會有太多自認不凡的人,他們認為自己高人一等,因而引起一些同樣不肯屈服、認輸的反對者出來抗爭,所以叫喊示威的聲音就愈叫愈大了。結果,讓人覺得社會充斥一股暴戾之氣,人心也跟着煩躁不安。
社會不安定的原因,就是自以為不凡的心態在作祟,大家充滿了自大我慢之心。其實,現在的社會倒是很需要平凡的人。大家若自認平凡,自然聲色柔和,互相謙虛禮讓、彼此敬重;如此,社會不就平和、安詳了嗎?
健全的社會,需要人人抱持平常心。平凡,才能身心安穩;平凡,才會自在快樂;平凡,我們才會彼此互相敬重。如果我們能互相敬重,心態自能安定,生活品質也就能提高。人生所要追求的應是這種互敬禮讓的生活,這才是美麗安和的人生!
但是,「我慢心」實在很難去除。一個人要將幾十年的習氣去除,必定要下一番工夫。所以,佛陀才說:「除滅我慢難。」正因為難,所以要下一番苦功,把人生之難化為不難!
未學並不表示學不會
很多人不只我慢,還時常會輕慢他人,自以為比別人能幹,學問也比別人好,而主管卻讓他做那麼卑微的小事,於是他的心常常不能平衡;而且這種習氣還根深柢固,若看到別人能力稍差,自然容易起輕慢之心。
自以為博學多聞的人,要他不輕視未學之人確實很難。其實,世間沒有天生就是博學者,博學也需要靠時間的累積及環境的培養;而未學的人,也並不表示他永遠都學不會,只是還未開始學習罷了。所以,我們要常常抱着敬重他人之心,不可輕視未學的人。
黃帝也不敢輕視牧童
古時候,黃帝有一次帶着六名隨從到具茨山看大隗,不料卻在途中迷路了。正當不知該何去何從之際,巧遇一位牧童,黃帝便趨前問道:「你知道具茨山要往哪個方向走嗎?」牧童說:「知道啊!」隨即指引他們方向。
黃帝又問:「那你知道大隗住在哪裏嗎?」他說:「知道啊!」黃帝吃了一驚,對他說:「看你年紀這麼小,但是好像很多事你都懂得不少啊!」接着便問他:「你知道如何治國平天下嗎?」他說:「知道,就像我放牧的方法一樣。只要把馬的野性去除了,那一切就平定了呀!治理天下不也是一樣嗎?」
黃帝聽了非常佩服,真是後生可畏!原以為牧童年幼,可能什麼都不懂;沒想到他從日常生活學來的道理,就能理解平天下、統治人群的方法。所以說,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對人對事都不可輕視。
佛陀說:「不輕未學難。」一般人的潛意識中,常有輕視他人的心態。所以,能夠完全做到不輕視他人,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我們既然有心自我修持,不但不能以此為難,還要好好尊重別人、調伏自我。見到人要有尊重之心,不只對老人要敬重,就是年幼的孩子也不能輕視,因為他們將來會成為國家社會的棟樑。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若能時時刻刻存着這份敬重之心,則「敬人者人恆敬之,愛人者人恆愛之」。
原刊於《生活的智慧》,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