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小三年級的「全港性系統評估」(TSA)因過度操練學生應試,被受批評。教育局於2014年採取優化措施,表面上改良試卷,目的在紓緩因系統評估被指責引致過度操練應試技巧而衍生的社會矛盾。
系統評估是2000年本地推動教育改革的其中一項措施,目的在監察全港學校在「小三、小六、中三」三個階段,學生中、英、數學科的水平。要了解系統評估的來源及意義,分析其引發操練的因由,較恰當的做法,是一併研究另外兩個也是在普九階段施行的全港性中、英、數學科測考;就是「香港學科測驗」(HKAT)、及「香港學能測驗」(HKAAT)。
香港學科測驗在2004年之前,用作評估全港小三、小五、中一、中三學生中、英、數三個學科的水平,每年只於特定時間於開考前抽取指定出生日期,大約學校5%的學生應試,對學校並無要求於試後有任何跟進措施。中小學校並無動力,或者說,並無壓迫感,需要因應學生應考成績作任何課程或教學的調整。
2004年系統評估出現,既取代學科測驗三個階段的測考,更擴展為全港學校全部學生皆需要應考,並加設個別學生自行網上評估,名稱是「基本能力評估」(BCA),系統評估屬於基本能力評估的一個部分。
中短期內難得到妥善應對
至於原本的學科測驗(HKAT),保留中一入學前的測考(PS1),用作調整不同小學的校內呈分試的水平。這測考對小學升中尤其重要,由於用作調整小六學生校內升中呈分試的成績,即分配學校小六學生升中學能三個等級(band)的比例。之前的學能測驗,2004年之後的中一入學前的測考,都成為小學應試的重點操練項目。
中一入學前測考,一方面是之前的學科測驗的遺留,其實延續學能測驗的功能。
至於小三的系統評估,在學科測驗年代,並無操練問題。但2004年以後,設計全校學生應試,試題又較學科測驗年代的講求應試技巧(如作答時間要迅捷、考題漸趨艱深、題型推陳出新),學校不得不安排學生多作練習。自然容易引發家長的擔憂,社會的爭議。
相較學能測驗實施的年代,當年並行的學科測驗,只於開考前抽取極少量學生應試,其後執行的系統評估卻是全面擴充對所有學生在小三、小六及中三實施測考。
對學校而言,有一定風險,或高風險的測考,學生必然地需要為應試作準備,包括勤加練習,以純熟應試技巧。教育局的責任是如何紓緩學校的操練,包括減低測考次數,抽樣測考,隔年考核等。
至於測考的功能,是監控學校教學水平,抑或用作調整及發展中央課程,為學校的課程及教學提供支援,落實「促進學習的評估」(AssessmentforLearning),這個測考就是值得的,否則就只餘監控學校水平的行政功能。
2015-16年度暫緩全港學校實行小三系統評估。改以50所學校,試行優化版。教育局這個年度以「基本能力測試」(BCA)為名,全面復考小三系統評估,教育局既未施行足夠有效措施處理學校可能過多練習的問題,亦未有為系統評估可以有助促進教學,提供任何新支援或新措施。可以這樣說,教育局未有就測考須有的檢討與改善,承擔推行具成效改善方案的職責。
小三系統評估以外,是小六年級的多次測考,包括兩次校內呈分試,一次全港性系統評估,以及隔年施行的中一入學前學科測驗,一年內學生耍應付四個重要考核。教育界多年來皆要求教育局認真檢討,合併考核,紓解學生應試壓力,教育局卻是調整輕微,考核如常。
教育措施,未能適時變革,持續改善,輕則引來教育界的批評,重則家長介入,牽動為社會矛盾,官民對立,這種政策延誤或惡化的情況,近年是屢見不鮮。
教育政策的火頭,普九三個階段,尤其小三,小六的公開測考,是其中一塊,另外兩塊是高中至專上教育,以及幼兒教育。
高中一個高風險的文憑試,成績較優學生或失守兩個語文科的評級要求;或在四個核心科目以外,只應試兩個選修科,學科基礎知識不足,也因為考核發展偏向單一化,針對不同學能與不同志趣學生的「應用學習課程」未能普及。還加上除英語科可以同卷選擇作答不同部分,以考核不同語文水平能力學生,絕大多數學科考卷無視不同學能學生的程度,俱以劃一模式設題考核。
成續稍遜的學生大量過不了文憑試這一關,而專上教育近年處於擴張時期,自資院校及自資學位,自資副學位等出現收生困難。
高中至大專階段的公開試考核,以及升學收生,出現未能妥善應對的瓶頸阻塞,教育資源,包括學生三年高中學習,產生的社會損失是逐年累積。
至於幼教範疇,本年9月實施免費教育,在政府資助及控制學費同時,幼師薪級表的設置遙遙無期,專業化及專業發展未有提上日程,半日制、全日制、長全日制的定位及教育功能,未有得到妥善的處理。
隨著對嬰幼兒學習與成長的探究,以及香港社會雙職家庭的普遍,3至6歲幼兒教育開展免費教育同時,0至3歲嬰幼兒成長,以至整個0至8歲的成長教育,政府政策及資源,要有全盤重新規劃的需要。
從系統評估的個案,教育局並未能有效落實「評估促進教學」的政策原意,對於因教育爭議而引發的家長不滿,蔓延為社會矛盾,亦欠缺政治敏感度與重訂有效方案應對的能力。下一輪的小六測考,高中至大專考核與升學瓶頸,以及幼兒教育發展,這些教育政策的挑戰,很難指望在中短期內得到妥善應對。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