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是毗鄰廣東最近的外省,說遠不遠,但往省外交流時多數跑去北方,如京津或長三角;就算是廣東的鄰省,似乎去福建的較多。不過上年的下半年起坊間多了湖南教育考察團,且以高科技掛帥。事出必有因,不過沒有加以查探;考察目的不外乎「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除夕前參加了教育評議會的長沙創科及歷史交流團,第一次往湖南省,借此機會「湘港兩地文化交流、共研科技教育發展」。本文嘗試整理在行程中於科技和創新的教育上的所見所聞。
STEM教育分享
行程共拜訪了多所中小學,在參訪的兩所中學所見都十分注重STEM的發展。兩校皆位於新發展地區,同是自老牌名校分拆出來的新校,校齡不足五年;交流分享時完全感受到接待方對學校未來發展的熱情和遠大期望。其中一間學校主責STEM的主任曾借調香港教育局汲取經驗,然後回自家學校大展拳腳。另一校的重點則偏重創新概念,設有創客工作間,強於帶領學生參賽奪獎。
接待學校的具體情況暫且不表;總括而言長沙學校對STEM、科技教育、創新理念等的口號都十分着緊。看來推動STEM教育既是國策,也是中外教育大勢;所不同的是如何理解、規劃、投放資源,而且所追求的目標亦有差別。
值得一提的是前者學校利用本身所處區域──梅溪湖的環境和新發展社區現況,編寫校本課程緊扣學校訂下的目標。借用學校口號:「課題引領發展」,將傳統的分科教育融合在課題教學、校內設立STEM基地與科普資源中心;學生通過課程學習而掌握科學、科技、科普等知識與社會及生活的關係。明顯地彼方推行STEM,除了口號外還有實際的內涵。
注重創客精神
負責接待的長沙市教育局刻意安排了一次主題教育研討會,在當地元旦假期中竟然召集數十位來自不同中小學的老師,舉行「科技與創新教育」的交流研討。研討會上團員中小學代表分別演講本港經驗外,長沙亦派出三組學校報告學校推動科技和創新教育的具體經驗。
當地學校推行STEM教育,比較注重「創客」(maker)精神,尤其貼近生活實用設計和發明,而且不分中學或小學。相比之下香港的學校和師生受制於超負嚴重和空間匱乏,顯得有所不及;我們需要大加調動和創造空間,方可着實推動創客教育。
有間小學借用一個非主流課程革新措施DI(註1)作為建立創新文化的工具,席間小學生的示範足以見到學生的投入。但值得留意的並非DI或他們的推行經驗,而是在比較集權歸一的社會氣氛下,他們竟然堅持實行這種非主流的教育,甚至得到家長的支援。本港也有個別學校,擬實行一些冷門教學革新,卻遇上種種困難,似乎我們並非如想像中那麼開放。
創客文化在國內早已大行其道,不論北京、天津、深圳、廣州,甚至偏遠到內蒙古,莫不包納「創客」在學校發展或課程之內。而本港在這STEM教育潮流中,卻仍膠在購買服務或以課外活動形式來推行;重要的是辦STEM教育的方向並不明確。
反思本地STEM教育
最初香港提出STEM的背景因素,至今並沒有很大改變;未來社會及工商百業皆要有創新思維,不論在科技應用還是產品設計上,只有這樣才可確保持續發展。這是世界大趨勢,任何大都會或國家地區,都面對相同的挑戰。
倡議STEM教育,是為了培育新一代有創新能力、免於守舊。不過幾年來本地實況,與過去推行革新相若,都是一窩蜂式地去闖去做。結果締造了一個以STEM教育為名的產業,多於建立勇於創新精神的教育文化。事實上本地STEM欠缺足夠的英明領航,而社會支持亦欠奉。
註1:DI(Destination Imagination,頭腦創新思維競賽)成立於1983年的一項國際性的培養青少年創造力的活動。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