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易希是一位香港人大都耳熟能詳的年青科創界才俊,未到30歲已創辦了一間以編寫應用程式的IT公司並出任CEO,開展了他的事業。陳易希為人所熟悉始於2003年,他獲得了美國麻省理工大學用他的名字為一顆小行星命名,以表揚他在科技比賽中表現突出,一時間成為香港傳媒的寵兒,大家爭相追訪首位香港的「星之子」。雖然易希之後也有多位香港的年輕人獲得以星命名的榮譽,但沒有像他那樣備受關注和吹捧。
易希可說是一個香港資優教育的經典傳奇,因為他來自草根階層,而且父母離異,家住屯門的公屋,當年就讀區內的中華基督教會譚李麗芬紀念中學,本來是一位極普通的中三學生,但他卻醉心設計「家居智能機械人」,因參加了由香港新一代協會舉辦的科技大賽,獲得代表香港的寶貴機會,到美國參加英特爾世界賽,結果獲得了很不俗的成績,後來得到傳媒廣泛報道,可說是一夜成名。
了解陳易希被發掘及栽培
2005年,我正在寫一本有關資優生成長的書,便透過新一代的總幹事蘇祉祺博士認識了易希,並約了他作訪問,以了解他被發掘及栽培的經過。
自小易希的讀書成績一般,但好奇心卻特別強烈,經常在家把舊電器和玩具拆開研究和重組,父母都沒有責備,給他自由,所以他自小對電子和機械都有興趣,並曾自行報讀一些電子課程,又到深圳的華強路去購買零件,開始了他動手設計「智能機械人」的路。到了初中,他的機械人已發展得不錯,並得到張志仁老師和黃耀坤老師的幫助,結果「為校爭光」,入選了香港代表。
之後,在新一代協會的黃金耀博士的指導下,他進一步改良他的智能機械人,結果能「為港爭光」。獲獎後,易希沒有想過轉校,因為懂得飲水思源,當時的方校長也大力支持學生發展多元才華,給予易希很大的彈性,可以留校到很晚才離開,又調配多位老師協助他,包括他的英文及英語表達能力,派老師隨團支援他。
中五會考,據聞易希只得12分,但在中六的時候,時任科大校長的朱經武教授「破格」取錄了他入「大學先修班」,讓他有機會接受大學的教育。如果不是他曾獲英特爾比賽的獎項,證明他有獨特的專長,只憑A-level的公開試成績,恐怕他很難有機會進入大學。相信他的科創的潛能也不能開花和結果。
易希的比賽路和創業路都很順利,期間可說是得到大大小小的貴人相助,在家父母的管教較自由寬鬆,讓他可「拆東拆西」滿足好奇心,在校又得到方校長和老師們的大力協助;在外又得新一代文化協會的協助,讓他有機會登上世界比賽的平台。之後,傳媒朋友的正面報導,造就了朱經武教授的慧眼,破格取錄,這確實是雙贏的做法,科大能收錄易希是合情合理的做法,也為日後的資優生作了一個「案例」,如之後浸大取錄沈詩鈞等。易希得到科大的正規栽培,令他的能力更全面,為他的創新發明的天份打下了鞏固的基礎。因為易希有一顆謙卑和感恩的心,令他學業和事業都有順暢的發展啊!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