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知名作家路平(筆名平路),上月在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舉辦、名為「心與城市的對話」的沙龍座談會上,提及香港與台灣十幾年來關係的改變,以及台灣文化的三大特色。
路平以自己在香港的經歷打開話匣子,提及自己的一本散文集《香港已成往事》。她坦言,香港對她來說,其實從來不是往事,在2009年辭任光華新聞文化中心主任並離開香港後,她無時無刻不在思念這個地方。
路平表示,自己是一個土生土長的台灣人,但是她也希望被大家認可為香港人。她提到,香港和台灣這十幾年來關係的轉變是非常自然的,儘管兩地從前是互相低估的,也就是互相看不到對方的好處。
東方之珠驕傲變平實
「那時候香港因為曾經是殖民地的身世,社會很繁華,特別讓人羨慕,所以心裏看不上台灣,認為台灣有點土土的,看着台灣的房子都低矮很破舊,感覺到了台灣像是去了另外一個第三世界的地方。」路平分別講述了香港和台灣互相低估對方的原因:「台灣看香港呢,那時候因為教育的緣故,台灣一直都不覺得自己是一個小島,我們覺得自己是一個大陸一樣,版圖很大,所以在台灣人眼裏,會覺得香港很小,只是南方的一個小地方。」
她又提到,這十幾年來,香港比較落實了自己的位置,這個城市也愈來愈進步,原來驕傲的「東方之珠」變得平實起來,開始知道經濟發展只是因素的其一。同時,更多台灣人心裏也開始明白,我們是一個小島,是一個四面環海的小島。於是,雙方的心態都歸於平實和樸素,在文化的價值上,反而有更多彼此了解的契機,而且是真正深刻的了解。
「因為這樣,彼此才能更了解對方的不容易,還有一些身世和一些調整,以及對未來的惶恐,現在有一種相濡以沫的感覺,」她用人際交往來形容香港和台灣十幾年來的關係變化。
路平還說,現在愈來愈多香港人到台灣旅遊,而且不單是膚淺的停留,更會深入到台灣的大街小巷,而台灣媒體也帶着客觀的報道來描述香港,無論是文字還是電視,都能看見有關香港的內容。
路平認為,台灣現在的優勢主要在文化價值和人文價值上,路平結合主題「心與城市的對話」講述了台灣的心靈,她分析了台灣的三個特色,分別是「青春無敵」、以及台灣的文化結合力的「複合多元」還有就是「海洋創意」,她表示對這些部分未來有無限的期許,而無論將來是怎樣風風雨雨,台灣的價值都不會有失色的地方。
台灣三大特色:青春無敵、小日子和小確幸
路平先說在台灣社會中,人與人交往的特別之處:「台灣的『青春無敵』,比較精準的話就是小日子和小確幸。我們現在可能忘記了小的價值。人和人真正的相知和相識,互相的愛惜,在台灣是很清楚的。青春無敵,其實就是真心的純情。人和人之間沒有計較沒有算計,這是我最喜歡台灣的地方。」
她列舉了許多台灣電影來闡述「青春無敵」,比如2007年的《不能說的秘密》,2009年的《聽說》,2011年《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以及2015年《我的少女時代》。她說這些青春作主題的電影,一方面反映了台灣特有的真心純情,而這是全世界華人乃至全世界都很特別的一點。她還提到,因為真心的純情,台灣會對社會有深刻的反思。
複合多元文化結合力佳
「第二個就是『複合多元』。台灣有很多連接點,很容易和其他社會的特色連接在一起,所以台灣和香港,很多地方的不同是,台灣是沒有邊際的,台灣的邊際線是很模糊的。台灣可以從一個半球,很容易就融入到另外一個半球。所以為什麼我說台灣的結合力特別好,結合點特別多,而因為台灣原本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是很少去看『你是哪個階級』或『你屬於哪個地方』。這是好處,可能也有缺點,但無論如何,這就是台灣的特質,」路平說。
路平用自身的經驗來舉例,說日本的「寶塚歌舞團」到台灣演出《東瀛劍俠傳》時,就將劇目和台灣的霹靂布袋戲相結合,兩種文化交相輝映,使得劇目又有特色又吸引人注意。她又說,台灣文化擅長用新事物來演繹中華文化精華,比如中國古代著名書法家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台灣的國光劇團,就曾經和香港管弦樂團作結合演出。
海洋創意能夠包容萬物
「另一方面,就是『海洋創意』,尤其是台灣最近意識到自己是四面環海的島嶼。而之前因為兩岸的對峙,在台灣度過青年少年時期時,都能記得那時候台灣有很多海防重地都不能去。而現在才能更清楚認識到,台灣和香港島一樣,只是一個島嶼。同時,在海洋帶來的熏風中,有很多創意,比如說墾丁。而且海洋也符合台灣的沒有邊際,甚至不需要主旋律,其實就是一波又一波,每一波都很美麗。在我心中,無論是山上,無論是陸地上,台灣人都享受着海洋的包容萬物,才能如此投入,」路平非常感激海洋的包容和友善帶給台灣的影響。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