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可見,現行的民主制度如果再不加以調整、扭轉,流弊會進一步擴大,禍患會愈來愈多。展望將來,人類前景非常危險。至於如何調整,我認為不妨從下列幾個範疇開始:
(一)民主如何容納質素?民主不只是一個轉換權力的機制,也是一種文化,文化就要成就一種價值、一種理想,亦即想建立一種優質文化,這才是人類亙古的追求。有價值、有理想,就是想改善目前不公平、不合理的現象的動機。這就是生命的秘密。人類能自救、越過難關的內在根據。「人心惟危,道心惟微」,一般人無知無覺,但一旦省悟,便會行動。這種生命中的追求,就是「仁」。憑這點力量,人才會走向光明。不然很容易滑向現實,滑向欲望世界。問題是:民主社會湧現的,大部份都是欲望洪流,如何能讓人回頭發現自己良知的呼聲?不為人欲洪流所覆蓋?
(二)權利的觀念如何轉出公眾責任與道德承擔,而不是向私人利益屈從,民主變成欲主?300年的資本主義就是靠不斷刺激人的消費欲望而發展的,不斷增加人的擁有,貪念不止,結果大部份人都向物質傾斜,享樂主義流行。人的精神壯志、人的理想被消磨。再沒有可歌可泣的人物,這個社會變得無比平庸。
(三)競爭的觀念如何從外在的財富、權力、名聲的擁有轉化為人格上的成長,精神境界的超升,以保住人類數千年建立出來的優秀文化?資本主義市場文化強調競爭,民主則從制度上保障其競爭之合理性,結果造成貧富懸殊,跨國公司大到不能倒,十分不合理。所以必須批判其競爭的觀念,將之轉化為生命的修養與成長,亦即由橫向思維轉化,提升為層級性的立體思維。
(四)平等的觀念如何從利益分配上的計算,(羅爾斯說,正義就是在權利上沒有誰比誰得到更多,這將導致個體上的相互計較,社會關係緊張、冷漠、對立、分裂。)提升到一個互相包容的空間,化解對利益和自我的執着?重新反省平等的意義,不是數量上的相同,而是人格上的尊重。視人如己,施即是受。能做到這一點,完全是修養問題、愛心問題、精神境界的超升問題。不接受東方的文化資源,這一問題很難解決。
(五)自由的觀念不是對自己權利的防衛,由自己欲求作主,而是生命成長、進步的能力。此亦即是孔子的成德之教,「為仁由己」,自由才有意義。柏林 (Isaiah Berlin,英國哲學家,1909—1997) 主張只要消極自由(Negative Liberty),不要積極自由(Positive Liberty),當時只是一種對極權的恐懼,現在發展下來,對社會整體利益的承擔沒有幫助。享有消極自由的人認為社會沉淪跟自己沒有關係,最重要就是不要干涉我,讓我選擇。結果人人自私、封閉,不會產生公心,對人類前途沒有承擔力。所以今天的青少年必須對「自由」重新認識。
(封面圖片:設計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