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稚園學生學習齒輪,真的可以嗎?

齒輪對大人來說,這只是簡單的除數運算,但對小學生來說是很難了解,還要幼稚園學生認識大齒輪推小齒輪等知識,真是非常困難。但這校竟然選擇此題目讓幼稚園生參與,而且只有一個小時。

每年的9月對學校來說也是一個「非常月」,這不但是因為學生剛剛放完暑假,求學的心態尚未回復;教師們在暑假為新學年作的準備,更令身心俱疲……而最令學校緊張的,應該是小一收生了。隨着不同的年紀,我對「小一收生」有不同的感受、了解。初出茅廬,剛成為「人之患」時,相信只要學校將學生品德、成績、成長、身心做到最好,家長便會自動搶奪學位。

正所謂「有麝自然香」,我們只要本着做好教育工作便可。當年,我於一所當區被家長認定為「第一」的小學任教,每年有百多200名家長搶奪小一學位。我還記得當年我校會有面試、書面考核,一副高姿態來迎接申請者。家長對我們謙謙有禮,作為該校教師也感自豪。數年後,我到同一辦學團體位於新開發地區的學校作「開荒牛」,我們還以為可沿用舊有的方法收生。但事與願違,結果首兩年收生不足,更險些要縮班呢!因此當年學校改變方針,投入大量資源在推廣工作上,因而令我感覺學校離棄教育的意義,與爭取學生的福祉背道而馳,將老師的精力、有限的資源投放在無謂的推廣工作上。當時我更因此決定離開教育前線的工作。

然而,隨着個人年齡、經驗的增長,我開始明白「推廣」的需要。當然,我一直沒變的,學校應以學生的福祉為首要,但有足夠的生源才能讓我們的教學理念得以繼續實踐下去,兩者其實並沒有矛盾的。反之,一場佈置精巧的推廣活動,更可以達致「雙贏」的局面。我想分享一個上年9月的經驗,我認為可以做到在校的學生獲益,同時可做到「推廣」的成效。

上年9月,我參與一間小學的收生活動,活動分為三個部分,讓幼稚園學生輪流參與。因個人喜好,我參觀了其中兩個與STEM有關的活動。

齒輪的認識

我一聽這活動名稱即時嚇了一跳,幼稚園學生學習齒輪,真的可以嗎?我初執教鞭時,當年還有社、科、健的年代。我還記得是小六教齒輪的(如記錯請勿見怪),當中要學生初步認識齒輪組及計算齒輪比。對大人來說,這只是簡單的除數運算,但對小學生來說是很難了解,還要幼稚園學生認識大齒輪推小齒輪等知識,真是非常困難。但這校竟然選擇此題目讓幼稚園生參與,而且只有一個小時。我真想像不到這一個小時可以做到什麼,又如何可以達致推廣的目的。

我原先想像的,這個活動大概也只是砌砌模型,當玩遊戲罷了。進入課室後,眼見以「人釘人」形式,每位幼稚園學生均由學校一位學生帶領,作為「小老師」。安頓好後,老師便派發一盒風車模型給每位幼稚園學生,盒內有大、中、小齒輪數件。之後老師便開始簡單講解齒輪的結構,並安排小老師協助幼稚園生砌出三款不同的風車。三款的風車在不同的齒輪組合下,在速度、轉動的次數、轉動的力度等均有所不同。每次的組合,老師都會以簡單、易明及具指導性的提問,讓幼稚園學生一步一步踏入老師原定的設計,他們透過轉動齒動,藉着小朋友的視覺、聽覺及觸覺去領會各種不同齒輪組合的特性,然後再作分析及推斷結果,從而明白齒輪比對整個機械的影響。老師具鋪排的提問及設計,讓每位小朋友自己發現或認同其他小朋友的結論。當然這樣與我們大人做實驗所得的結果,不可相提並論,亦不太科學,但如作一種提升小朋友的興趣、基本的知識輸入對幼稚園學生來說已經非常足夠。

同時當中「小老師」的角色除協助幼稚園學生裝嵌組件外,在活動中,亦需為他們講解不同齒輪組合的效果及特性。在適當的時候,更要提示小朋友的「感覺」,令小朋友自己發現結果,以達至教學目的。這次活動中的STEM知識,其實是這批「小老師」在整年的STEM課程中學習得來的。他們要將已有的知識,運用在活動上。加上在活動前一個月接受訓練,提升他們的共通能力,例如溝通能力、解決問題能力等。我相信活動能夠在短短一個小時內流暢地完成,這班「小老師」實在功不可抹。

一個深澀的題目,在周詳的計劃,老師的輕鬆教學,「小老師」以自身的知識從旁協助,再配以簡單而又吸引的教具下,令整個活動既流暢又達到預期效果,幼稚園生也達到基本的知識點。其實緊貼的第二個活動, 能進一步加深STEM的元素的。但礙於篇幅所限,未能在此詳述。這次的經驗,讓我深深明白到學校的推廣活動,未必一定要「打鑼打鼓」。一個簡單的STEM活動,已甚具吸引力。學生將所學的知識,加上老師的悉心安排,已足夠令幼稚園學生及家長留下深刻印象。

林偉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