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為何物?

我深深相信「助人為快樂之本」,這句話雖然是老掉牙的舊調,但真正實踐起來,卻讓我們看見人間有情。這也是我最近努力實踐的目標,特別看到有需要的人得着幫助時,眼裏閃爍着盼望的淚光,那就是我快樂的泉源啊!

這陣子跟家長聊天,她們最多提到的四個字,就是「快樂、幸福」。

「我只渴望孩子能快樂成長!」

「我渴望退休的老公能多跟我聊天,我就會感覺幸福多了!」

原來,快樂跟幸福扔是這世代家庭所追求的。難怪美國哈佛大學最受歡迎的一門課,由心理學家班夏哈開的「幸福課」,聞說聽課的人數超過了王牌課《經濟學導論》。而班夏哈還出了一本書,名叫《更快樂的選擇:哈佛史上最受歡迎的正向心理學》,也十分暢銷。

直視個人的脆弱

別以為幸福思維就是一味的正向,忽視人生面對的逆境難關。

不!

他的秘訣卻是直視生命中這些轉折點,面對個人的脆弱,從而反彈得着心理復原的韌力。他的理念對活在今天的你我,也有很大的提醒。現在就將其中的重點加上我的反思,跟大家分享:

  • 遵從內心的熱情:很多時候,我們會跟着大夥走,忘了自己真正想學的想要的,找回自己「心中的火」,會讓我們活得更快樂自在。
  • 多花時間交朋友:不要覺得年紀愈大,朋友就愈少。朋友是要主動結交連結的,特別對將退休的夫妻而言,更要認識多些「共同朋友」。
  • 接納自己的限制失敗:愛迪生的名言:「我從失敗中走向成功」是真的。當我們願意接納自己的脆弱限制,也願意接納家人(特別是配偶)的軟弱缺點,彼此之間才能連結,關係才會更牢固啊!
  • 接納個人的情緒:我們都是凡人,會有愛恨情愁,也常要面對悲歡離合。更多時候,我們的日子不是ㄧ帆風順,而是曲線般有着高低起伏,接納了這是常態,允許自己會失落、憤怒和傷感,再從中找方法讓自己在情緒的深淵中走出來(方法可以是安靜默想或冥想、接觸大自然、學習深呼吸等)。
  • 簡化生活懂得拒絕:少就是好,而非不斷囤積購買。更重要的,是做自己想做的,去自己想去的邀約,而不是因為給面子人家,為勢所逼。
  • 多運動睡得好:每天有足夠的睡眠,工作起來自然精力充沛,加上每星期三次的運動,身子就會愈來愈健壯呢!
  • 慷慨助人的快樂:深深相信「助人為快樂之本」,這句話雖然是老掉牙的舊調,但真正實踐起來,卻讓我們看見人間有情。這也是我最近努力實踐的目標,特別看到有需要的人得着幫助時,眼裏閃爍着盼望的淚光,那就是我快樂的泉源啊!

原刊於《晴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羅乃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