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存感恩是喜樂的源頭,是健康成長的良藥

我們究竟怎樣才能培養出這種感恩的態度?其實感恩就是從日常生活中微小之處開始。

近日社會上充斥着不少的怨氣和咒罵,相信不論是那一方都會有不好受的感覺。身處現今的環境中我們仍能看見感恩的事,仍能常常保持喜樂的心嗎?

從網絡上看到感恩有不同的意義,也不難找到很多的解釋,但其中我最欣賞的可算是這段說話「感恩是一種處世哲學,也是生活中的大智慧。一個智慧的人,不應該為自己沒有的東西斤斤計較,也不應該一味索取和使自己的私欲膨脹。學會感恩,為自己已有的而感恩,感謝生活給予你的一切。這樣你才會有一個積極的人生觀,才會有一種健康的心態。」常存感恩的人就有喜樂的心,並擁有一種積極嘅態度。要在逆境之中找到值得感恩的事確實並非容易,但是我們就需要培養一種態度,這就是常存感恩的態度。

我們究竟怎樣才能培養出這種感恩的態度?其實感恩就是從日常生活中微小之處開始。

從小培養,在家開始學習感恩

在中國的傳統思想上最基本的五種人倫關係之首就是「父子」,所強調的就是孝親。孝順及尊敬父母就是我們可以教育孩子從小珍惜所擁有,以感恩的心欣賞父母所付出的養育之恩,向家人表達關愛之情。父母亦可以引導讓孩子向祖父母表達感恩與關愛,父母自身亦以身教讓下一代感受到孝的重要。孝的背後埋藏着一份情,一份感恩無私之情,孩子從小體會自身能在父母養育之下成長,那是一份福氣。

透過不同人物體會 身處逆境仍能迎難而上

歷史是智慧的寶庫,家長或教師可以透過不同的途徑(如閱讀、電影)讓孩子了解前人面對挫折不氣餒的精神。在這些積極人生的背後往往就是帶着一份盼望與堅持,並能抱持一種積極樂觀的態度。

喜樂與感恩息息相關

學習數算恩典,以積極的態度面對。記得《聖經》中的一句話「要常常喜樂,不住的禱告,凡事謝恩……」。喜樂與感恩其實就是息息相關。一個半杯水的小故事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詳,在客觀的環境裏情況都是相同,但能數算仍有半杯水的就存在着一份盼望與感恩。不存着感恩的,或許就是只從埋怨出發,感到只有半杯水的苦處。感恩就是一種態度,是一種生活的習慣,也是一種思維的模式。當我們能養成凡事從正面思考,即使客觀環境不改變,我們仍能存着盼望,積極面對不同的境況,常常抱有喜樂。當擁有喜樂又會再以感恩的態度面對生活。這就是一個正能量的循環,有的將積累更多,就好像雪球效應一樣。

在生活中欣賞大自然的美

不知你曾否試過望着藍天白雲,讚嘆創造的奇妙。又不知你曾否試過感謝上天配置美好的大自然,讓我們可以安然居住。在繁忙的生活中觀賞大自然的美,總令人心曠神怡。對我來說,每當走到海邊或在清晨看見藍天白雲,總是給我一種動力,亦叫我要堅持珍惜我們這個人與大自然的家,因為我們就是息息相關。一種欣賞的心,會喚來一份感恩的心;一份感恩的心,會喚來叫人珍惜的心;叫人珍惜的心,會喚來一的喜悦。因為,我知道我現在正是擁有而不缺乏。

總結

「感恩」是一種好的態度,只要孩子們從小多留意身邊的人與事,多從欣賞的角度,學會珍惜,他們在成長的過程中就會少抱怨。人生的快樂並不在於擁有多少,而是在於並不缺乏。能活在並不缺乏的人生中,就是一種幸福。至於何謂「不缺乏」,這又是另一個可以探討的話題──如何學會「知足」。

翁美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