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大視覺研究系碩士生策展 藉藝術創作反思周遭人事物

人們因為長期活於網絡世界,對實體社交活動感到陌生和不安,漸漸地封閉自己的內心世界和杜絕任何情感交流,最終失去認識真實自己的能力。嶺大一眾碩士生策劃展覽,以「相遇」為題,探討個人身分認同等議題。

嶺南大學視覺研究系策展與藝術史文學碩士課程為有意深造藝術史及在博物館、策展或藝術相關產業發展的學生及專業人士而設。其中5位碩士生策劃藝術展覽《重・遇》,展出5組賴明珠、黃小玲、潘炯榮 (水禾田)、Marcos Vidal Font、定光琴和林慧潔等6位藝術家的作品,作品涵蓋多個創作媒介,包括繪畫、錄像和裝置等。參展藝術家以日常生活中的相遇為靈感,以藝術創作展現對周遭人與物的反思。

現今科技日新月異,新興的社交媒體和通訊軟件改變了人類社會的相處和溝通方式。拋開生活和工作上最低限度的日常交往,人們將專注力局限於虛擬世界,在這個無法辨別真偽的空間與他人相處。久而久之,人們因為長期生活於網絡世界,對實體社交活動感到陌生和不安,漸漸地封閉自己的內心世界和杜絕任何情感交流,最終失去認識真實自己的能力。

以相遇為題  反思人生價值

哲學家皮克斯托克 (Catherine Pickstock)和德勒茲 (Gilles Deleuze)以認識世界和自己為目標,主張每個恆常和重覆發生的相遇均有微細差異,希望人們在感受差異本身帶來的感官刺激後,可以擺脫被虛擬世界主導、由潛意識刻劃的幻覺,重新感應周遭的真實環境去認識自我。

本次展覽以「相遇」作為藝術創作的主題,6位藝術家從每次相遇之間的差異發掘出隱藏的記憶和感受,藉此激勵參觀者於真實和虛擬世界之間,先建立對自我的認知,及後進一步理解和周圍人與事的關係,從而重新找到自己真正的價值。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定光琴:以旅居記憶探討個人身分

定光琴是一位出生於比利時,香港長大的藝術家。她的創作靈感來自被壓抑的記憶中的潛意識,透過運用視覺上的豐富色彩和圖案,對比昔日記憶與現在之間的差異。她2000年畢業於倫敦藝術大學,及後在倫敦大學伯貝克學院獲得藝術政策與管理碩士學位。旅居英國20年後返回香港定居。定光琴以自己多年來在不同地區生活的模糊記憶為切入點,探討個人身分認同。

以山水風光  分享和平概念

黃小玲和潘炯榮(水禾田)則重覆描繪鄰近的城市和大自然風貌,以締造一個安寧的空間與平靜的內心相遇。黃小玲是一位香港視覺藝術家,喜歡通過動態影像和繪畫探索城市生活,以新聞圖片、鄰居的閒聊等日常生活中的微小元素作為作品的精髓。在本次展覽中,黃小玲以不同角度描繪出城市風貌中常見的窗戶,分享她在充斥多種複雜情感的都市生活中與平靜的內心相遇。

水禾田熱愛大自然,是一位多才多藝的著名藝術家、攝影家和電影導演。在畫畫方面,他一直對中國水彩畫中描繪的寧靜和樸素情有獨鍾,並盼望透過在本次展覽呈現桂林的山水風光,與他人分享和平的概念。

尋找對潛意識的理解

Marcos Vidal Font和林慧潔通過重組監控室的場景和畫面,帶出人們對潛意識的不同理解,並對人際關係中的信任提出質疑。Marcos Vidal Font現居西班牙,曾多次與海外畫廊合作舉辦個人作品展和參與國際藝術活動。1991年畢業於西班牙瓦倫西亞理工大學聖卡洛斯學院,主修平面藝術,並曾為香港保良局V54年青藝術家駐留計劃的藝術家。他喜歡透過組合多個毫無關聯的物件以整合出一個虛擬空間,以傢俱試驗出人與周遭環境的對話。

林慧潔2003年獲得香港中文大學純藝術碩士學位、1996年獲得英國倫敦大學金匠學院純藝術學士學位。主要以攝影、錄像藝術、聲音和裝置為藝術創作媒介,而且喜歡探討新興的社會價值觀,不斷重新思索人類的多重身分認同以及人與周圍環境的複雜關係。在今次展品中通過結合動態圖像、視頻和現場裝置,強調關係中既脆弱又親密的矛盾。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賴明珠:以藝術觸動深層記憶

賴明珠以藝術的再創造力和遇見陌生人為信念,邀請參觀者分享與陌生人相遇的感官記憶,從而挑起觀眾在日常相遇的個人反思。賴明珠相信每遇見一位陌生人都能體驗獨特的感官刺激,並主張多元化的個人表達。與其說是藝術共賞,賴明珠認為藝術的真正意義來自藝術的再創造力,以藝術創作觸動人的深層記憶。在本次展覽中,賴明珠邀請參觀者分享他們對過往相遇的感官記憶,期望為人們平凡的日常體驗留下深刻印象。

所有藝術家在展覽中共同譜出一段名為「重遇」的藝術旅程,誠邀各參觀者回顧自己過往的相遇,與真實卻陌生的自己重逢,並在這個世界裏汲汲營營生活的同時,能夠找到自己真正的價值。

「重‧遇」展覽詳情

日期:2022年8月13日至21日
時間:中午12時至晚上7時
地點: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L5-23號Unit Gallery
策展計劃:嶺南大學視覺研究系策展與藝術史文學碩士課程策展計劃2022(成員:李善彤、陳紫君、李泳萱、李子肖)公眾節目負責人:王媚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