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我‧大我‧無我

我們修行,無論是哪一個法門,都是從觀察內心,由了解緣起性空、放下小我(我執)開始。

佛教無論是哪個流派都是強調「一切由心造」,學佛就是學習觀察我們自己的心,以各種修行把被貪嗔癡蒙着的本心打開,禪宗稱為見到「本來面目」,也就是把佛心啟導出來。

妙不可言的人心

相信很多讀者都聽過《華嚴經》的名句︰「心如工畫師,能畫諸世間,五蘊悉從生,無法而不造。」心可以很大,對你這一刻愛着的人,可以包容他所有錯誤和自己不喜歡的事物;心也可以很狹小,對你不喜歡的人,丁點小事情也容不下。韓國法頂禪師曾這樣說過︰「人心真是妙不可言。胸懷寬廣時能容下整個世界,狹隘時連一根針都容不下。」

我們要思考「忍」字和「恕」字的含義,忍或是不忍都是把刀放在自己的心上,寬恕是如心,即是符合本心,所以學佛就是修心。因為怨恨他人,最受傷害的卻是自己,每天懷着對人對事甚至對社會的怨懟和不滿的心情,自己的生活一定不開心,甚或會弄致一團糟。

慧光法師有一段很值得思考的開示︰「這個人讓我苦,這是怨天尤人,不了解因果業報的人所說的話。一個人具有大福報、大智慧,自然能消災免難,遠離障礙苦惱。我們會跟這樣的境界相應,表示與它有因緣,不用責怪別人,怨恨心只會創造更多惡緣,不能改變事實。」

了解真理 從觀察內心開始

佛教最原始的真理是「三法印」,就是要我們看清「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遠離煩惱,斷絕苦患)。」所以我們修行,無論是哪一個法門,都是從觀察內心,由了解緣起性空、放下小我(我執)開始。

細味參加過的禪修,都是指導我們從受外界影響思緒和心情回歸自己的本心,作為修行的入門階,了解一切都只是因緣和合,包括所謂「我」這個身體都是無常的,地水火風四大合成的,也是循環不息的,也是家庭、社會、國家、世界共業的一員,才能夠增長慈悲喜捨心,成就大我、菩薩心和佛心。我們學習《金剛經》的「凡一切相皆是虛妄」、「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就是去掉我執、法執、人執、壽執。法頂禪師說過,比起害怕死亡,更應該害怕虛耗光陰,活得沒有意義。

原刊於《晴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馮孝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