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下任香港大學校長的期待

──六問張翔教授

香港大學是一所公立大學,得到納稅人的支持,我們有責任期盼作為校長候選人的張翔教授,以最大的透明度和誠意,和港大師生分享他的願景。

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著名科學家張翔,獲推薦成為接任香港大學校長的唯一候選人。

香港大學在本周二(12日)發出簡短電郵,宣布由11人組成的港大校長遴選委員會做出決定,張翔明天(周五)將與教職員、學生和校友分別會面,分享他的「經驗和看法」。同日5時,校務委員會將舉行會議,預料將任命張教授接替明年1月底離任的校長馬斐森教授,成為新任港大校長。

校方的通告附上一頁張翔的簡歷,但跟以往做法不同的是,沒有附上候選人對校長這個職位的願景和計劃;遴選委員會也沒有披露其在其他候選人中,選上張翔的原因。大學基於隱私考慮,沒有公布細節,但是網上搜索,卻可找到大量有關張教授的資料,筆者細看公開材料後,整理了以下問題。

獲推薦成為接任香港大學校長唯一候選人的張翔。(UC Berkeley)
獲推薦成為接任香港大學校長唯一候選人的張翔。(UC Berkeley)

為何張教授會選擇就任港大?

首先,張翔教授為何選擇來港大出任校長?毫無疑問,他是一位傑出的科學家,現任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講座教授、美國國家工程院(NAE)院士、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他發表過330篇期刊論文,其中不少在《科學》、《自然》和《物理評論快報》(Physical Review Letters)這些頂尖學術期刊上發表,他的實驗室的網站臚列了18位博士後研究員和17位研究生,柏克萊加大的一位科學家形容張教授是「一位活力充沛和成功的工程師/科學家,建立了和在管理一個大型的實驗室企業」。

今年54歲的張教授,正處於研究生涯的高峰期,有研究學者表示,未來10年對於他的研究和將研究成果轉移到市場應用的發展至關重要,他是根據什麼考慮,決定改變自己學術生涯的軌道,改投大學行政主管?

張教授是否會為香港大學全職投入?

這帶出了第二個問題:張教授會否全職出任港大校長?他是否會辭去柏克萊加大的工作?還是打算保留柏克萊加大的職位,繼續他的研究,同時領導香港大學?這樣的安排並非不可能,然而歷史證明,腳搭兩大洲,兼任高層次研究和大學校長的安排是行不通的。

2001年,著名物理學家、高溫超導體研究先驅朱經武教授出任香港科技大學校長,打算繼續他在美國休斯頓大學的研究,但這個計劃終告失敗。他在2009年第二個校長任期屆滿前離任科大,重返休斯頓大學。朱經武的國際聲望卓著,研究成果為世稱道,但他在香港科大任內的表現,校內認為一般。

張翔是根據什麼考慮,決定改變自己學術生涯的軌道,改投大學行政主管?(Youtube截圖)
張翔是根據什麼考慮,決定改變自己學術生涯的軌道,改投大學行政主管?(Youtube截圖)

舉例說,張教授會否繼續2008年被《時代》雜誌選為「年度十大科學發現」之一的「隱形斗篷」?在題為〈隱形的力量〉(The Power of Invisibility)的介紹中,《時代》如此解釋張翔這項突破性的研究:

「使用……納米絲線來製作比紙張薄10倍的薄膜,他們證明能夠用此材料包裹物體,並將光線彎曲,使其看不見。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整個過程是實驗性的,隱形斗篷非常脆弱,成本高昂,距離實際使用還很遙遠。」 當年,CNN 也報道了這項研究。張翔在1999年開始研究這個項目,花了9年時間得到這個突破。其後,他再花了7年,才達另一個里程碑。2015年,他在《科學》雜誌的一篇文章中,宣布他的實驗室製成了一個「製成任意形狀的斗篷……可能可以隨意隱藏人體。」但是提醒說「斗篷不會讓人看起來像消失在空氣中……,原則上,它可以放大或縮小,但若四處走動,錯覺便會失效」。

這個科研成果,也獲新聞媒體的廣泛報道,參看《華盛頓郵報》、英國《衛報》和科技網站Science Alert。 但這次張教授顯得比較保留,向路透社表示,「可能再要5至10年時間(研究),這項技術才能得到應用」。

報道提到,這種將物體隱形的研究的具有實際應用性,比如可以用來隱藏臉上的傷疤,或者隱藏一輛坦克車。鑒於這項研究的軍事的應用可能,張翔對隱形斗篷的研究,曾獲得美國陸、海、空三軍分別提供研究經費。張教授接任香港大學校長後,是否打算擱置他這項為之致力近20年研究?還是把研究另交科技高明接棒?

一個新時代?

張翔教授將成為第一位中國內地出生並完成大學教育的香港大學校長。他出人意外地成為港大校長唯一候選人,可能象徵了一個新時代的開始,顯示將有愈來愈多的、在內地出生的學者會在香港各間大學出任要職的大趨勢。 1963年出生的張翔,1985年畢業於南京大學,1989年赴美國攻讀研究院,1996年在柏克萊加大獲得博士學位,他代表了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在中國競爭極端激烈的氣候下,在中美兩國接受了兩地最優秀教育的一代,許多像他這樣在內地出生的學者現在已經五十多歲,正處於從事大學高層管理的黃金年齡段。

張翔教授將成為第一位中國內地出生並完成大學教育的香港大學校長。(Youtube截圖)
張翔教授將成為第一位中國內地出生並完成大學教育的香港大學校長。(Youtube截圖)

張教授還是勞倫斯柏克萊國家實驗室的科學家。 該實驗室簡稱柏克萊實驗室或LBNL,是美國能源部屬下,交由柏克萊加大管理,2014-2016 年間,張翔出任該實驗室材料科學部門總監,去年6月底卸任。

內地背景的學人來港任大學高層,對香港和內地高等教育界的關係帶來的影響,有待探討。單就港大周五的諮詢,筆者謹向張教授請教以下問題:

一、為何張教授有意出任香港大學的校長? 您對出任港大校長的願景是什麼?

二、您對港大是否會全職投入? 您在柏克萊加大的研究工作有什麼安排計劃?

三、您會怎樣促進香港大學在研究方面的發展,追求卓越?

四、您對港大與內地的關係有何願景和構想? 有香港媒體根據遴選委員會的消息人士報道,您建議港大應向教育部尋求研究經費,這報道是否屬實?如果您真的認為應向中國政府的尋求資助,您會如何盡力捍衛學術自由,院校自治?

五,您會不會繼續尋求美國政府,包括美國軍方在研究經費方面的資助?

六、您的研究和學術專注科學和科技,請問您對港大的人文學科、法律、和社會科學這些不同的領域,有何看法?如何支持這些學科發展。

香港大學是一所公立大學,得到納稅人的支持,我們有責任期盼作為校長候選人的張翔教授,以最大的透明度和誠意,和港大師生分享他的願景。

歡迎轉載, 請註明出處:灼見名家傳媒。英文版本請閱:https://medium.com/@yingchan/duty-of-care-17fa31da0fe8

陳婉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