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於2017年慶祝創立60周年的新華集團,早年走過很艱辛的道路。到了今天,集團已經發展成為多元化的國際企業。展望未來,蔡冠深如何部署發展大計?第三代在互聯網年代又如何繼承並開拓家族生意?他們都有獨到見解。
父輩憑毅力打造海產王國
蔡冠深的父親蔡繼有白手興家,後來成為著名的海產大王,早年憑着刻苦耐勞的精神,為後代打下堅實的生意江山。「我父親早年騎七個小時單車由中山運貨到澳門售賣,才可以養家,非常艱苦。他連小學還沒有畢業,怎樣跟別人競爭呢?就是比別人勤力。」蔡冠深憶述年輕時協助父親打江山的艱辛歲月,讓人感受到成功得來非常不易。他說家裏是嚴父慈母,在父親嚴格訓練下,每天承受無比壓力,幸好有一位慈祥的母親,否則自己可能捱不下去。
當年香港海鮮市場的競爭十分大,蔡家為何能夠脫穎而出呢?「別人做的都是大廠,我們是山寨廠,在田灣有 4,000 呎的工場,地方很小,我們只好做兩班、三班制,用時間攻佔市場,使成本變得相對便宜。」
承父業、抓機遇、拓業務
1982年中英就香港前途開始談判時,蔡繼有已經半退休,蔡冠深接管公司的業務。當時開始有移民潮,蔡冠深沒有考慮離開,反而趁此機會開拓海外市場,特別是加拿大和美國的大城市。蔡冠深便安排打算移民的同事到相關城市協助集團發展業務,成為新華開拓版圖千載難逢的機遇。「香港面對回歸的時候,正好是中國經濟起飛的階段,東南亞也在起飛,因此我們建立了一個中國、東盟國家的生產基地,集中在香港,然後輸送到北美九大城市,成為一個環球網絡。」這些都是蔡冠深接班後的業務突破,構建了未來30年發展的新台階,足見把握機遇是何其重要。
新華集團能夠壯大,還有第二個契機,是在 1984 年。新華集團就在這一年成功投得屯門的一塊土地,並建成目前新華集團的20萬呎海產總部,「有了這個總部,我們就可以把全中國和東盟國家的海產集中在香港,處理好再分發到全世界,建立起我們的海產王國。」蔡冠深自豪的說。
新華集團的成功是典型的香港精神,蔡冠深總結了幾個關鍵元素,第一是要艱苦奮鬥,香港有不少同樣的故事;第二是香港人擅於與時俱進,適應能力強,能時刻注意到香港、中國以至世界的變化,融入世界大潮;第三是創意創新能力很強,「這些就是香港的獅子山精神!」
第三代為家業積極裝備
那麼第三代又是如何成長過來呢?一臉英氣的蔡雋思幾年前在溫哥華 UBC 大學畢業後,便進入家族集團工作,其實早在畢業前數年他已經利用假期參與公司業務,「基本上從中五開始就常到公司兼職,隨父親出席很多外交活動和公司會議。」
蔡冠深成長路較艱辛,他讓下一代有更好的學習機會,也經常帶兒子與一些外國領導、官員見面交流;除了在家族集團培訓外,蔡雋思也在暑假期間到摩根史丹利、摩根大通等國際公司實習,蔡冠深笑言:「兒子的鍛鍊比較輕鬆,我當年則比較辛苦。」
聽過父親憶述當年的奮鬥故事,蔡雋思認為要好好向上一輩學習,探索如何在自己的工作範疇借鏡他們的創新,「當年能在4,000呎廠房做到那麼大的產量,想必有很多創新方法,令我想到其他產業可否循着這個思維加以創新,創造更有效率的模式呢?」
年輕人換個角色思考未來
今天香港的年輕人都覺得機會不及上一代,蔡氏父子兩代的看法很有參考價值。蔡冠深說:「大家的背景和起點不同,追求的事物也不同。當年為父親打工,拿一千幾百工資已很高興。父親要我四點多起床,五點到市場,我就跟着做;我的兒子就未必願意,原因是彼此起點不同。現在的年輕人比較多理念,有他們的想法,也肯定比較聰明。」
從年輕人角度出發又有何體會呢?蔡雋思則這麼看:「換個角度看,難道父親那個年代沒有壟斷嗎?當年有那麼多大廠,為何他能建立起自己的事業?現在互聯網都把世界聯繫起來,發展機會不比當年少,甚至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多的機會,只視乎肯進取與不肯進取的分別。目前資訊發達,每個人都可藉此增值,只要腳踏實地去做,仍然大有作為。」
為年輕一代創造發展機會
新華集團一直希望給予年輕人施展身手的機會。蔡冠深於2015年在南京召開公司會議,主題便是「創業創新,拓展新華 」,響應兩會時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提倡「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理念。會議特別關注如何透過業務拓展賦予年輕人機會,「舉例說,利用我們的咖啡新產品,與大學在創業和創新方面加強合作,鼓勵年輕人創業,但香港市場較小,我們會開拓內地、美國、日本和越南等地。海產是我們的強項,若年輕人對跨境電子商貿平台有興趣,我們樂意把品牌交予他們再創新,強化包裝、品牌形象、市場研究和後勤支援的質素,說不定比老前輩做得更好。」
年輕的蔡雋思也很着力為年輕人尋找施展抱負的機會,他和內地很多大學洽談研發孵化器,協助他們創業,「我希望透過這個網絡可發掘更多優秀人才,共同發展。孵化器的失敗率頗高,希望以新華集團的背景和實力,減低失敗率,培養他們成才,也可成為我們日後合作夥伴。」
企業傳承也要現代管理
成立快將踏入一個甲子的新華集團,蔡冠深對未來發展滿有信心,並表示早在十年前便討論如何做好百年企業,「百年企業就是要一代一代的傳承,但也要能者居之,若下一代不喜歡或沒有能力,就要另覓人才,故必須實行企業化。」
目前新華集團的管理已經全部現代化,集團只有兩、三千人,生產盡量機械化,減低最低工資對集團對影響,蔡冠深強調,「即使在越南這麼低工資的情況下,也要現代化,否則無法跟美國、歐洲競爭。」
在祖父和父親的基礎上,作為第三代的蔡雋思期望循序漸進、穩中求變,讓家族企業更上層樓。在訪問中一直表現謙遜的他,表示當前會以穩健的態度做好份內工作,經常匯報,為自己建立牢固根基,並在適當時機發揮所長。
雖然往外發展或許比接手家族生意來得輕鬆,承受壓力也較少,但蔡雋思非常珍惜新華這個平台。他坦言,家族企業給予的機會絕對比外面多,而且一進入公司便處於管理層,比在其他公司要一步一步爬上去,起點與平台都不一樣,壓力是必然的,但卻令他繼續向前進,「出生於這樣的家庭也有相對的責任,畢竟是祖父一輩艱苦經營,我們這一代才有如此良好的生活環境,除了要有感恩的心,更要為家族企業努力打拚。」
(原刊於香港中華總商會會刊《商薈》2015年10月號)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