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的性格、品行大多受家長影響。有時老師見完家長後會讚嘆或慨嘆地説:「怪不得學生有這個表現。」其實天下父母多愛錫自己的子女,但管教子女的能力和方法卻不一様。究竟學校的處理方法應如何?
事事投訴 互信難成
曾見過一位母親動不動便向學校投訴兒子在校內被同學欺負,要求老師徹查,把欺負其子的學生交給她,又警告學校如不能在短期內辦妥,便會向教育局投訴,或找傳媒向學校施壓。或許她可算是「怪獸家長」。其子屬於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他素來不懂得與人相處,時常欠功課,參與星期六課外活動欠積極。雖然有老師認為家長過份,因為母親事事只以兒子為中心,不過母親擔心兒子受辱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可是母親採取了負面的處理方法,未有好好與老師合作,對學校老師並不信任的態度卻使她自己、兒子、學校皆是輸家。
首先,她以要脅學校的手法威逼學校;她的生活焦點在跟進投訴,但是卻未有與人合作去解決問題。兒子方面,他失去了從母親身上學習的機會,因為母親未有把注意力放在教導兒子如何與人相處,及保護自己,更甚者是兒子學習到的是投訴文化。學校方面,老師必定會調查母親所指的欺負事件,除了對犯錯學生施以適當懲罰外,也要向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可是學校是不會把任何學生交給其他家長處置的。與此同時,學校要花時間去回應教育局或媒體的查詢,甚至是擬寫報告文件,而非專注於教學工作,這是十分無奈的。
良好溝通 事半功倍
另一名家長因為學校活動的安排致電班主任查詢了解學校處理學生缺席的原則。事緣是學生有一天回家後大發脾氣,投訴學校安排他出席參觀與升學有關的活動。當家長了解了原委後,她支持學校的做法,並向兒子解釋學校安排的原因及説明缺席活動的後果,着兒子遵守紀律,配合學校政策。此外,母親又會注意兒子校服儀容,例如兒子認為穿着雜色襪子是無傷大雅,並謂老師又不一定檢查校服。但是母親會指正兒子必須做好本份,讓兒子明白要建立學校形象是靠學生。家長表示在家時常向兒子喋喋不休是為了兒子的顏面,避免兒子在校被老師責備。同時她又了解到兒子脾性硬頸,所以情願在家多說幾句,也不想見到兒子在學校生事。
如果老師、家長和學生皆學會雙贏的理念,及以大家應以學生的利益為大前題,建立互信,大家精力也用在教好學生,這便是學生的福氣。家長培訓工作是重要的,例如邀請家長出席相關講座,可是家長多為口奔馳,難以安排時間。此外,與家長個別聯繫進行直接溝通亦是非常重要。老師在過程中要讓家長多表達意見的機會、又要清楚傳遞學校政策是關愛每一名學生、老師能以同理心了解家長的處景及看法,最重要是給予家長支持與鼓勵。相反遇到蠻不講理的家長時,老師也要理直氣壯並沉着氣指出學生的不是,目的是教導家長和學生明辨是非及解決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