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們:你可幫助建立教育的大同世界!

社會上主流家長的願望是要孩子愈早學得愈多愈好,要贏在起跑線,考得好成績,上大學,這才叫幸褔,可「教育大同」卻唱反調,實在是專門破壞主流幸褔感的「邪惡組織」。究竟,我們是什麼葫蘆,賣什麼藥?
身為普通家長,我們就用家長的角度為論壇定題,邀請心理學家,教育家等,以家長語言去傳達不同研究成果及資訊破解大眾對教育,特別是贏在起跑線的誤解。希望將大家的思想框框擴闊,看到過份着重考試成績對孩子長遠成長的局限,看到不以操練為主的學習如何海闊天空。我們極榮幸第一屆論壇「教育有選擇」得到香港大學教育學院的大力支持。兩天論壇門票售罄,要加開場地。舉行之時,偶逢佔中,中環交通癱瘓,想不到幾百個座位九時正已座無虛席。
 
第二屆論壇「我要真假期」,中大亞太研究所是協辦單位之一,我們更高興夥拍了發展得很快的家長組織綠腳丫親子讀書會、兆基創意書院及籽識教育。我們由之前介紹主流以外的另類教育,一跳到介紹主流內的「非典」教育;由純綷給大人的會議,跳到成為大人細路可全家齊來,尤如嘉年華一般的教育論壇,就是希望呈現社會上另一個現實:愈來愈多家長認同孩子個個不同,One size doesn’t fit all。我們的教育制度需要更多選擇,家長是改變這個困局的一大動力,最近 TSA 的發展,不就是活生生的例證嗎?
 

國際公約保障家長教育選擇權

 
事實上,家長不應再懼怕合理地為孩子發聲或跟學校商量,因為在教育上,家長的責任、權利與義務是清楚受到國際公約所保護的:
 
聯合國世界人權宣言第26條(3):父母對其子女所應受的教育的種類,有優先選擇的權利。
 
聯合國兒童權利共約第5條:締約國應尊重父母或於適用時尊重當地習俗認定的大家庭或社會成員,法定監護人或其他對兒童負有法律責任的人以下的責任,權利和義務:以符合兒童不同階段接受能力的方式適當指導和指引兒童行使本公約所確認的權利。
 

建立教育的大同世界

 
兩次論壇過後,過去一個暑假,坊間多了「我要真假期」的聲音,多了家長選擇自己帶孩子, 不上幼稚園的個案。今年9月,三位拍檔,Doreen 及 Kinal 分別開展了給小四至中二學生 gap 一年去體驗的「優學體驗年」和「敢動學習年」,以及首創「無校舍學校-Lovempathy 愛童行學園」,讓孩子在課室以外愉快學習,而 Nick 則在策略上,在網上媒體及其 Story for Change 真人自傳,去幫助教育大同推展理念。我自己則與其他自學家長建構一個更佳的互助自學社群。
 
孩子個個不同,不應用同一方法去教;同一把尺去量。「教育大同」是個家長發起的慈善團體,我們一眾義工,希望展現教育的不同可能,去推動家長反思教育,為孩子作出適當的教育選擇。有異於學校,家長無懼於「收生不足」這個生存的包袱,若家長能改變,讓學校知道愉快學習是有市場的話,則會是推動教育反璞歸真,回歸學習根本的強大動力。
 
(請按下一頁繼續閱讀)

張惠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