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社區攜手推動4R精神健康  關懷學生心理福祉

社會與學校互相補足,相得益彰,能令生命與價值觀教育推行得更理想,筆者期望更多學校能仿傚,培育學生們成為有愛、有責任感的社會公民,也讓更廣泛的家庭,以至整個社會受惠。

隨着生活壓力、情緒和焦慮等逐漸普遍,精神健康問題備受社會關注,而心智尚在發展中的青少年,要面對繁重學業等壓力,未必懂得如何自處。如何幫助學生建立健康的心理素質,成為了生命及價值觀教育,以至整個教育領域中的重要課題。

教育局近年已推出不同措施,加強學生對精神健康的認知,例如發布適合不同學習階段的精神健康素養資源套,支援教師在課堂中推廣精神健康,又委託非牟利機構開展學生守護大使的守門人訓練計劃,提升學生處理壓力及情緒的技巧,更能識別和幫助有需要的朋輩。

不過,筆者向來主張,生命及價值觀教育不止重視知識層面,更需要情意的轉化,更何況精神健康的課題,更不能停留在理性的認知。在早前談及職業專才教育時,筆者亦提到,學生不一定要在課堂或訓練裡被動地吸收資訊,反而更能在服務他人、貢獻社群的過程中成長,塑造正向的價值與倫理,也在社會裡發揮正向影響力。

多元化活動 全方位關顧身心健康

最近,筆者有幸參加了明愛聖若瑟中學舉辦的社區健康嘉年華,在多個社福機構與非牟利團體支持下,校方精心設計了豐富內容,回應當前社會對精神健康的需求,包括健康測試與評估、主題講座、中醫義診等,既提高公眾對於精神健康的認識,又直接幫助公眾了解自己身心狀況。嘉年華也設置了樂齡科技流動體驗站,供公眾體驗與醫療、飲食、居住、出行相關的樂齡科技。

另外,現場設有冷靜瓶製作、香包製作等舒壓身心的體驗項目,讓參加者能在輕鬆的氛圍中放鬆、釋放壓力。特別的是,學校將操場一部分布置成郊外草地,創造出靜謐的空間,讓大家在享受自製飲品的同時,暫時放下繁忙的生活,紓解壓力。

學生自家調配飲品,現場的大家輕鬆暢飲,同時紓解壓力。
學生自家調配飲品,現場的大家輕鬆暢飲,同時紓解壓力。

學生參與服務  內化正向價值

而在豐富的活動裏,筆者觀察到學生的參與度非常高,他們在現場與公眾互動,以及在各種活動中提供協助。但值得注意的是,學校為學生提供的不僅是當天實踐的機會,而是在實踐前必須有長遠規劃,充分準備,學生才能在實踐的時候好好發揮。

學生在校內已接受裝備,繼而在嘉年華等實踐平台發揮所長。
學生在校內已接受裝備,繼而在嘉年華等實踐平台發揮所長。

明愛聖若瑟中學張美美校長透露,學校自去年已成立關愛隊,學生定期進行社區服務與探訪,學習如何接觸街坊、服務別人。此外,學校開設了健康管理及社會關懷科,培育學生適用的技能與知識,是次嘉年華就是良好的平台,讓學生將理論與社會實踐相結合,由策劃至執行及實踐,學生一方面能提升溝通、組織等方面的共通能力,另一方面能進行自我反思,從而提升精神健康相關的意識與價值觀。

而在恆常的教學設計與校園氣氛的營造上,校方早已着墨於學生的精神健康,例如在學校關注事項中刻意加入「健康人生」的元素,學校在10月也會舉行「正向生活圈」時間。以此為基礎,再藉舉行具一定規模的社區嘉年華,就能強化學生在精神健康方面的關注,以及對4R精神健康理念的認知。

學校與社會互補 打造學生成長理想環境

4R指的是休息(Rest)、放鬆(Relaxation)、人際關係(Relationship)和抗逆力(Resilience),事實上呼應了教育局在新學年推出的《4Rs精神健康約章》,參與約章的學校會落實各項推廣學生精神健康的措施和活動,教育局同時建議學校舉辦的「精神健康日」。可見多管齊下以及提供實踐平台,的確有利於生命教育的推行,營造出有利學生成長的環境。

嘉年華裏,校方邀請了不同社福機構,為區內市民作健康檢測。
嘉年華裏,校方邀請了不同社福機構,為區內市民作健康檢測。

筆者早前提出過「社區樞紐」的概念,由學校作為樞紐,凝聚不同持份者與資源,培育學生的職業道德。社區健康嘉年華以精神健康為主題,同樣體現了社區樞紐的角色,透過連結社區,讓學生有新的學習體驗,學生在助人的過程中自助,內化正向的價值觀,也服務了社區人士,貢獻社會。

社會與學校互相補足,相得益彰,能令生命與價值觀教育推行得更理想,筆者期望更多學校能加以仿傚,讓學生們能在過程中被培育,成為有愛、有責任感的社會公民,也讓更廣泛的家庭,以至整個社會受惠。

江浩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