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以血為用 閉經不可不治

血虛者,多為脾虛、心血不足、腎虧而致。《女科切要》云:「脾胃不和,飲食減少,而不能生血。」故脾虛所致之血虛經閉.是為常見。經閉者,多見臉色萎黃、精神倦怠、頭暈目眩、食慾不振、腹脹不舒等。

清代吳道源《女科切要》有云:「蓋因女子以血為主也,其經脈調和,往來有準,以應水道潮汐之期。舊血既盡,新血復生,以合造化盈虧之數,則周身百脈,無不融液而和暢,夫何病之有?設或閉焉,則新血滯而不流,舊血凝而日積,諸病叢生。」月經,逐月來潮,而無病證出現者,乃健康之象徵。若月經之色非暗紅、淡紅,質非不稀不稠而無血塊,量過多或過少,期非準月來潮者,可謂病徵。

閉經即為「經閉」,亦稱「不月」,凡兩月來潮一次者,謂之「並月」;三月來潮一次者,謂之「居經」或「季經」;一年來潮一次者,謂之「避年」;終生無月經來潮者,謂之「暗經」。然而,上述之經行狀況,乃與少見之病症「經閉」有所不同;「經閉」者,通常乃因血虛或血滯造成。血滯者,多因為氣血瘀滯、寒濕凝滯所致;血虛者,多因為氣血虛虧、經脈不和而致。故補血養營以安「胞宮」,活血化瘀,以通「胞脈」,此乃益血調經之道。

一、  血虛經閉

血虛者,多為脾虛、心血不足、腎虧而致。《女科切要》云:「脾胃不和,飲食減少,而不能生血。」故脾虛所致之血虛經閉.是為常見。經閉者,多見臉色萎黃、精神倦怠、頭暈目眩、食慾不振、腹脹不舒等。

1.食療

食方:海參五隻、豬腳一斤。

方義:海參,性溫,味甘、咸。入心、腎、脾、肺經,乃滋養營血而壯陽,補益「胞脈」而調經之物。豬腳,性平,味甘、咸。入脾、胃、腎經,有固精益血,滋陰補腎之力。故海參,乃補腎虛、養營血之珍品。豬腳,乃補虛損,益氣之食物。二味相合,為補益氣之佳餚。

功用:補血、益氣、養營、和脈。

食法:將豬後腳、發好的海參同入砂鍋內,加水文火燉之.宜於中午隨意食之。

註:加鮮薑五片,黃酒少許,精鹽適量。

2. 點穴

穴位:中注穴、帶脈。

治則:中注,乃腎經、沖脈之會穴,有通貫腎經,以益精血輸布之功用。帶脈,乃膽經、帶脈二脈會穴。有協調諸脈,以養「胞宮」行經之暢達。

點法:雙手無名指、小指屈曲,指腹置於內勞宮穴部位,拇指屈曲,指腹置於無名指、小指指甲之上,食指屈曲,指腹置於中指本節之上,中指伸直。以鼻深深吸氣,右手中指腹輕輕點於右側帶脈穴部位,左手中指腹輕輕點於左側中注穴部位,閉氣,以口緩緩呼氣,雙手中指腹提起。以鼻深深吸氣,右、左手中指腹交替點左側帶脈穴、右側中注穴。閉氣,以口緩緩呼氣,自然收功,一左一右為一次,反複二至四次。

功用:點中注,以通沖脈而滋養「胞宮」。點帶脈,以和諸脈而協調「胞脈」。

下期續談血滯經閉的特點、食療和點穴,敬希留意。

朱鶴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