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膽發個小學夢

全日制的小學運作模式已經超過20年,在這20年世界一直在變,因此學界也是時候走出框框,探討更多的可能性。

第5波疫情又接近兩個月了,近日感染人數漸似有所回落,心底裏又記掛着學校何時能夠回復全校面授課,更期盼學生能盡快回復過往多姿多采的校園生活。就在這日思夜想的情況下……我參加了一個「大膽發個小學夢」的研討會……

今天,要優化小學教育可以有多個層面,當中包括資源運用、課程配套、教學方法及行政安排等等。因此,我們可以天馬行空的去發個小學夢,雖然或許與現實大相逕庭,但全日制的小學運作模式已經超過20年,在這20年世界一直在變,因此學界也是時候走出框框,探討更多的可能性。

1. 規限課時,只容許學生上午在學校接授一般的傳統課程

全日制的意念原是好的,但在過往的實際運作卻令小學生疲於奔命。早上7時要離開家門,放學不參加課外活動也要3至4時才回到家中,他們絶大部份功課未完,書未溫好,而每天的活動時間亦仍是不足……

假如,學生學習的主要時間只是上午,然後下午可以由家長決定是否讓孩子在學校上非正規課程,那就可以因應學生的需要而作出個別調適。

2. 就近入學,可選中午回家吃飯

本港所謂的就近入學,實指是同一校網入學。可是現況卻是即使家長為子女選擇了同一校網最近的「樓下」學校,都有機會被派到同一校網的他校,學生每程校車有機會出現超過45分鐘的車程,既花時又花錢!導致這種情況的因素有很多,當中包括人口分布、校舍分布及學校質素等問題。

問題需多,但不一定不能解決。假如家長只要樂意為子女選擇最近住址入學,孩子就能入學,這就可以讓孩子在午膳時選擇回家吃個午飯。試想,幾歲的孩子若能回家吃個住家午飯,總比帶着飯壺、訂午餐飯盒或家人送飯好得多。

3. 下午回校進行社區活動(小一至小三可在原校,小四至小六可選跨校)

至於下午的課程,可以由家長與學校決定,目的是以活動為主。由於香港小學普遍在附近範圍內都有幾所學校,因此當在就近入學的條件下,學校可以採取聯校安排模式進行跨校訓練。

例如可以讓高小學生在星期一於甲校進行聯校男子足球訓練、乙校就是排球訓練、丙校就是手球訓練、丁校就是音樂劇訓練等。凝聚各校力量,組成小區聯網,提供更優質、專門及多元化的訓練給學生。

4. 星期六、日,開放校園及圖書館,供社區使用

香港不少校舍都是由政府興建,並位處政府用地,而當社區又缺乏就近的康樂設施時,可有考慮開放校園球場及圖書館予區內人士使用?這不但可以善用社區資源,更重要的是可以方便坊眾。社區其實就是我們生活的一部份,若能建立社區資源共享,同時可以從小建立學生的社區情懷。

當社區缺乏就近的康樂設施時,可有考慮開放校園球場及圖書館予區內人士使用?( Shutterstock)
當社區缺乏就近的康樂設施時,可有考慮開放校園球場及圖書館予區內人士使用?( Shutterstock)

5. 設立中小學生自修室

可有想過小學校舍普遍在下午5、6時後課室都是空無一人?其實亦可以開放予區內的中學生作為自修室的用途。香港不少學生仍住在狹小的環境中,若中學生在放學回家吃個晚飯後,可以到居所附近的學校課室專心溫習,對他們來說,可是天大的喜訊!

6. 每所學校配合一間青少年中心

一般學校所提供的是正規的教育,但政府每年撥款維持一所校舍的營運卻費用不少,若能善用校舍幫助學生將有利眾民。

學校可以考慮規劃專用地方供社福機構作為青少年中心的行政基地,這有助學校、社工與青少年中心一併發揮協同關係,在照顧學生之餘提供社會服務。一併規劃下午活動、晚上自修室服務及星期六、日的社區使用安排,供校內外學生使用。

要實踐上述構思,並不一定沒有可能,但現實要協調的問題是極多及繁複,包括了場地安全、保安、清潔問題及政府不同部門的協調安排等。然而,若能從宏觀角度作出構思,然後再從小處統籌規劃,再慎思問題及解決方法,這未必是不可實現的情況。

「鈴!鈴!鈴!」
噢,7時!原來是每天早上的響鬧。仍在特別假期的我,睡醒了。只願學生能盡快回復過往多姿多采的校園生活,做個身心能均衡發展,對社區有情的好學生。

翁美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