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一帶一路的虛與實

順德柬國之行,給同學的不只是對兩地歷史、發展、經濟異同的認知;更多的是把大灣區、一帶一路的虛空觀念換再實在的認識。兩個地區的機遇重重,能否把握首重自己的能力,再其次才是際遇。

剛過去的復活節假期,帶領一批老師、學生遊走大灣區一城市──佛山順德區及柬埔寨吳哥窟、金邊,在緬懷破落古城、欣賞華人辦學、警剔極端政權之餘,亦讓學生,乃至老師們思考人生的不同面向,特別是現實的職場方向。

機會與境遇

常說機遇,同學們對此認識有多深? Favorable opportunity,英語說得更直接。「機會」可以是被動的或主動的。被動的「機會」一閃即逝,遇上了,要懂得把握;還要與別人競爭。機會為何最終會落入某人手上?不是因為人家幸運、自己倒霉;這種宿命論的心態要不得。機會最終由你奪得是因為你的能力,而能力即建基在平時的準備,這又與識見有關。《易繫辭》說得好:「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何不利之有?」器是器物,現代用語是skills,是技藝。有遠見,懂得為未來思考、作準備的人會經常學習各種不同技術、手藝,「待時而動」。機會到來,即可立刻抓着,「書到用時方限少」,機會只會留給有準備的人。

或謂應該學習什麼樣的技藝?這就和你的識見有關。以語言為例,大灣區九個城市位於內陸,官方及商業用語自然是普通話,若現在同學仍經常說「我的普通話」真的很普通,可以預料將來你的前途很大機會也是很普通。一帶一路60多個國家又是另一個世界。以柬埔寨為例,柬國雖說曾是法國殖民地,但法語不甚流行,外語仍是以漢語及英語為主。同一系列研學團,去年去了越南,法語在越南是主要外語。中亞五國跟俄國關係密切,俄語、漢語、英語也是流行外語;中東地區自然是阿拉伯語佔優。其實,不要問學什麼外語,”Language is Power”,不管是那一門外語,熟習後一定能有用武之地。

機會也可是主動的,主動的機會就是為自己創造機會。這次順德─柬埔寨之旅就是希望為學生創造,亦盼望學生為自己創造將來職場上的機會。

聯塑世界

第一站是佛山順德。順德美食名滿天下,師生們在嘴角留香之餘,走進了一所廠房──中國聯塑。其創辦人黃聯禧,白手興家,1996年從一鄉鎮事業發展至今為一所跨國企業,全球有超過23個主要生產基地,遍布內地17個省份及美國、加拿大、印度、印尼和烏干達等國家,2010年在香港上市,2018年營業收入達200多億元人民幣。

參觀的廠房負責制作管道,這是聯塑起家的產品,亦是現今最重要的產品,所生產管道各式各樣,小至家居廁所配件,大至兩米直徑工業用途管道。廠房運作趨向自動化,偌大廠房,工人寥寥可數。集團上市後,產品多元化,三層高的展覽中心,陣列了不同的建材家居產品。如水暖衛浴、整體廚房、整體門窗、裝飾板材、淨水設備、消防器材、衛生材料等領域。

2011年集團創辦了一所企業大學──聯塑學院,培訓集團員工。學院佔地2000多平方米,約為香港中小學標準校舍的三分之一。學院院長為我們師生們娓娓道來聯塑的歷史、現今規模、未來發展方向;還回答了同學們關心的問題:集團是怎樣的聘請員工?院長直言不諱,集團是開放式管理,對人材非常渴求,只要是有能力的,專業的、管理的,不管是來自何省份,那個地區、國家,集團均會聘請。全球化的職場,已走出了地域的界限,機會自然是多了,但同樣競爭也大了。能力是自身的條件,要及早「藏器於身」;另一關鍵在因素是機會,整合中的大灣區是機會、發展中的東南亞一帶一路國家更是機會處處。這樣的背景下,我們探訪了柬國首都金邊市另一所工廠。

時裝是這樣製造出來的

現今香港工廠已幾近絕迹,師生們一進廠房眼球也馬上被吸引,不是四周環境,而是生產的貨品。這是一所製造時裝的工廠,品牌全是我們熟悉的國外中、高檔時裝,有女老師們情不自禁把樣辦在身上拼拼呢。參觀令同學們知道身上穿着的衣服是怎樣製造出來的:紙樣、版房、衣間、熨衫、包裝,再不是空虛的概念,而是實實在在的出現在眼前。另一個令師生們注意的是廠房的管理方法。全廠600多名員工,大部分是柬國女工,男工也有,但不多;女工們均戴上不同顏色、形狀的頭巾,初看以為是宗教服飾,細問才知道,因廠房人多、嘈雜,管理層難於辨認個別員工;配上頭巾,遠遠即可辨識是屬於什麼部門,是何崗位。

柬國是熱帶國家,雖說探訪時是在4月,白天天氣也接近攝氏40度。室外天氣如此炎熱、廠房內沒有空調,溫度卻仍可以,而且愈往內走,愈感陣陣涼意。問問解說員,原來廠房東西兩旁,一邊安裝了一排大型抽風機;另一邊牆上卻是淙淙流水;對流原理加上水氣,即可把悶熱廠房降溫。柬國電力供應常不穩定,難以負荷耗電量大的空調機;而且空調支出也大,這個抽風方法確是兩全其美。

「柬埔寨機遇處處。」接待我們的三代柬國華人馮先生,用流利的粵語跟同學分享。柬國人口只有1600萬,香港的兩倍多些;面積卻是香港的180倍!柬國需要的是勞工、人材;專業人員在柬國也有發展空間。飯聚時,馮先生私下跟我們分享一個香港學生的故事。該名學生志願做醫生,在香港考不上醫學院,於是往台灣留學讀醫學。學成,有感台灣醫生人數過剩,難於發展;毅然跑往柬埔寨,在金邊執業,現正與馮先生合作參與投資醫療項目。這真是一個典型的能把握機遇的好例子。

順德、柬國之行,給同學的不只是對兩地歷史、發展、經濟異同的認知;更多的是把大灣區、一帶一路的虛空觀念換再實在的認識。兩個地區的機遇重重,能否把握首重自己的能力,再其次才是際遇。

邱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