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教室裏,什麼在運轉?

恩怨情仇一小時(一)

在大學的教室裏,上課的一小時內,師生之間具體地經歷着種種恩怨情仇。
——小心,大學可以是綠洲,但基本上是沙漠!小心,原來連為人師表也會咬牙切齒地報復!小心,你若處理得不好,性格和人生可以在成功的華麗外衣下逐步毀掉!
教室裏、講壇上、校園中,老師都會因學生的態度或行為生氣。如果老師從沒生過學生的氣,並不表示他脾氣特別好,只說明他從來沒在乎過他的學生,早成為專業的老油條了;相反,老師過分容易生氣,也不是好現象。在大學的教室裏,上課的一小時內,師生之間具體地經歷着種種恩怨情仇。
無論大、中、小學,只要幾個老師圍在一起,大家總是不斷指出學生的「離譜」行為和話語,說者言之鑿鑿,聽者嘖嘖稱奇,而結論總是「我們當年怎麼敢這樣對待老師?」此話暗藏玄機:當年最順服的是我們這些學生,如今最受苦的是我們這些老師。這種情意結從未消失,老師恨不恨學生?一般很難否認。當中只有極少數能走出這個困局,客觀地思考教育問題。

學生「劣行」百出 教師「懷恨在心」

大學裏,情況也許更難控制。大學生翹課的翹課,失踪的失踪,少數留在教室裏的聊天,玩智能電話或平板電腦,吃三文治把膠袋弄得沙沙作響,掰開餅乾給旁邊的好友搞得粉麵紛飛,我更見過不少把腳從人字拖褪出來互相廝磨。這還未算厲害,原來還有一口一口「雪雪」(因為粥很燙)又「唧唧」地(因為咀嚼)吃粥的。老師忍無可忍,含蓄地問:你吃的是什麽粥?學生未解其意,認真回答:此乃皮蛋瘦肉粥。老師聞言,幾乎氣死。這是劉天賜(賜官)在《講東講西》裏親述的故事。
我問自己:我若是他,會有何反應?我會生氣嗎?更重要的問題是:如果我生氣了,我在生誰的氣?我為什麽生氣呢?如果我開口教訓他,我確實因為想他好嗎?教室裏,老師站在權力核心,我們會面對很多引誘。我們會認定學生所作的 「壞事」都衝着自己而來,因而產生負面的情緒,甚至不自覺地利用教育之名,暗暗計算怎樣向學生「報復」。我就曾經處身這種充滿火藥味的教師會議中。我讀過兩篇散文,都是好老師寫的。一篇寫學生讀完某個科目後,遇見老師就不打招呼了,她非常氣惱,自嘲為「過期老師」,認為學生忘恩負義、勢利市儈,控訴學生因老師不再操生殺之權而視而不見。另一篇寫上課時,一位學員突然站起來離去,老師叫也叫不住,怒髮衝冠,認為這十分要不得。每次談起,他們都極為生氣。我覺得,這種留在老師心底的鬱結,積少成多,會令老師變得偏激,更會磨蝕他的教學熱誠,因此必須適時舒緩。

或有苦衷 不為人知

我教學不久遇上一個學生,樣子像一顆話梅乾,面皮皺成一堆,眉頭打結,黑黑的臉沒有容納其他表情的空間。記得他每次都會用怨恨的眼睛盯住我,讓我渾身不自在。每次要上那一班的課,我都很想逃避。還有一個,一進來就睡,一睡着就扯鼾,一扯鼾就吵得連飛機的聲音都蓋過(那時我們還有啟德機場)。這兩個學生都嚴重影響我上課。我以為他們都覺得我的課很爛、很悶。後來,這兩個男孩都分別來找我。第一個告訴我他爸爸患癌,他很擔心。他的樣子反映的,原來不是對我的不滿,而是對父親病情的憂慮。第二個說,他每天都到酒樓清潔,工作到半夜三點,為的是存點錢,好與女朋友一同出國留學。最後,女同學拋棄了他。兩個男孩都在我眼前流淚了。
他們的淚水教會了我,學生的態度和行為,看在我們眼裏叫人難受,其實,他們沒有針對老師的意思。這讓我想到,課程過後不叫老師的孩子,會不會因為一面走路一面想着什麽東西,才忽略了老師呢?會不會因為怕老師認不出她呢?從教室飛奔離開的,會不會因為家裏出了事呢?會不會剛好失戀呢?無論如何,他們這樣做都是不對的,但沒有衝着老師而來的惡意。看通了這一點,我們的教育切入點就更準確了。

胡燕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