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三月,此謂蕃莠,天地氣交,萬物華實,夜卧早起,無厭於日,使志無怒,使華英成秀,使氣得泄,若所愛在外,此夏氣之應,養長之道也。逆之則傷心,秋為瘧疾,奉收者少。
──《黃帝內經‧素問》
《黃帝內經》講「春夏養陽,秋冬養陰」,是說春季和夏季以養陽為主,也講「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於陰陽」,就是說,人是靠陰陽兩個字的結合、相生,而產生了陰陽的生命。另外,《黃帝內經》中還認為「夫四時陰陽,萬物之根本也」,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的循環和陰陽的交替,構成人們生命的根本。陰陽對於人的生命,對於自然界的循環、周轉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核心。「陰陽離絕,精氣乃絕」,就是說當陰陽離開了,精氣也就絕了,人死了,陽氣就消失了。所以注重陰陽相合是很重要的。
養生學認為,春季需要爽,夏季需要涼。秋季需要暢,冬季需要溫。夏季主要是涼,指的是什麼?指的是客廳、卧房在夏季當中是以涼為主,這個涼是和春季、秋季講的爽、暢差不多。夏季承上啟下,承了春季的爽,啟了秋季的暢,因此不是寒涼的涼,而是相比春秋兩季來講,它是屬於涼的。那麼既然屬於涼,問題就來了。因為夏季屬心,心屬火,火屬熱,那麼夏季涼,這不是矛盾嗎?不是矛盾,這說明了陰陽相生、陰陽相調、陰陽相合的問題。中醫理論上,夏季屬熱,就需要涼,熱是陽,陰和涼屬陰,這是一種陰陽相合。
中國的醫學和養生學,最重要的是有中國哲學的基礎,包含着陰與陽的關係、虛與實的關係、動與靜的關係、內與外的關係、剛與柔的關係,所有這些關係都貫穿融合在醫學和養生學的理論當中。
一、夏季要防衰、防實
夏季分孟夏、仲夏和季夏。孟夏是生的意思,開始生發;仲夏是全的意思,到了仲夏「草木萬物以成」;到了季夏,草木旺盛;茂盛興旺之後,就面臨着衰,秋季到了。那麼到了季夏,就要特別注意四時之養。四時之養,一個是春夏秋冬之養,一個是陰陽虛實之養。既然是陰陽虛實之養,陰陽的相合就不能偏頗,所以始終要調節陰陽的相合,調節虛實的相間。太實了必然走向虛,大虛了要走向衰,所以說,夏季就要防衰、防實。
怎樣防衰?怎樣防實?衰是氣力的衰,實就是由於太旺而生實,夏季氣候是旺的,季節也是旺的,因為屬心也是旺的,所以就不要過旺。適宜吃蓮子,蓮子有兩種,一種叫做湘蓮,一種叫做建蓮,湘蓮是紅的,建蓮是白的,夏季吃蓮子要吃建蓮。為了配合建蓮,同時還要加龍眼。如果你一定要吃湘蓮,就要成半地吃。因為蓮子是圓的嘛,圓的你分開兩半,就吃兩半的湘蓮,不要把它合着吃。
夏季喝保養湯的時候,最好加點玉竹,王竹是中藥。如果是肉類煲湯的,最好吃雞心,不要吃豬心,雞心比較小,一個雞心配一個銀耳,或者一個雞心配幾個木耳,這是夏季在保養心臟的時候,應該吃的食物。
二、夏季養心、養脾胃
夏季主要屬南方,南屬心,屬火,而心主火,所以在夏季就要以養心為主。而且,心臟是「諸君之君」,所以養心臟是非常重要的。既然是主心,便涉及胸部的狀況、胸部的病症、胸部的體相。
夏季屬土,土屬脾胃,在夏季到來時,人們的腸胃會經常出現病症,所以夏季也要養脾胃。夏季主要養心和脾胃,既然養心,就涉及胸部,既然養脾胃,就涉及腹部,所以也可以說,夏季的養生學,一養胸,二養腹。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