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強責任感 提升執行力

我們有很多工作,不是沒有能力做好,而是沒有責任感,沒有用心去做,沒有完全落實,也就欠缺執行力。

最近與學生一起到日本沖繩進行遊學交流,參訪當地一間小學,其中香港師生與當地學生一同「給食」和「掃除」,印象難忘。

日本學校如何培養學生責任感

在日本,學生的午餐由學校統一提供,稱為「給食」,被視為教育的其中一環。日本小學實行「值日生」制度,同學每一周都有一次服務大家的機會。值日生幫忙將午餐送到教室裏,穿好廚師袍,戴好頭套、手套和口罩,便開始為同學配餐。值日生在用餐前向大家說明介紹當日午餐食譜。同學齊聲說「いただきます(itadakimasu,我開動了)」後,一起用餐。大家有說有笑,邊吃邊聊,渡過最開心的時光。日本是世界上最重視垃圾分類的國家之一,日本人從小就養成這個良好的習慣,在學校午餐過後,並不需由老師來收拾碗筷或者將垃圾分類,這一切都是由學生自己動手做的。

午餐後,每個孩子便開始進行「掃除」。孩子各有分工:清潔教學器材、擦黑板、抹桌子、掃地、擦地板。當然,老師會事先教小朋友如何擦洗及擰乾抹布,讓小朋友學懂如何擦地板。掃除時,孩子互相觀察,彼此提醒,如有做得不好,便一起商討,例如指着黑板說:「黑板還留着痕跡,這不行,定要擦得更亮……」掃除的標準就是在這樣的討論中共同訂立出來的。

「給食」和「掃除」都是日常校園內的小事,但能夠讓孩子分擔任務,培養責任感,更重要的是學習為自己所作的事承擔責任,並履行群體的義務;同時,亦能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同理心和感恩之心,也提高他們時間管理和任務管理的能力。提升個人的執行力,就是確實履行自己的職責,以全心全力的工作態度,準時地完成自己的工作。當孩子與其他同學一起分擔「給食」和「掃除」的任務時,他能感覺到自己是學校──這大家庭內的一份子,會產生為別人作貢獻的自豪感。

執行力的高低取決於責任感

很多家長抱怨,自己的孩子雖然資質不差,也有偉大的志向和長遠的目標,但是拖拉懶散,學習或做事最後還是沒有成功。誠然,決定孩子成長的要素有很多,例如:條理分明、訂立計劃、開始工作、持續下去、控制衝動、規範情緒、適應環境、靈活變通等,這全是一個小孩在上學、居家、與朋友相處等日常生活中所需的能力。而能夠將這些要素有效地結合起來,關鍵就在於執行力,孩子要擁有強大的執行力,就需要擁有強大的責任感,換句話說,執行力的高低正取決於孩子有多少責任感。

正如《聖經》說:「因為各人必擔當自己的擔子。」(〈加拉太書〉第6章第5節)孩子有責任感,就不會有藉口,沒有藉口,執行力就自然強,做事就會腳踏實地。「人在最小的事上忠心、在大事上也忠心。」(〈路加福音〉第16章第10節)事實上,我們有很多工作,不是沒有能力做好,而是沒有責任感,沒有用心去做,沒有完全落實,也就欠缺執行力。要讓孩子培養責任感,應該從小開始,師長可賦予他們不同的「任務」,並從旁指導。除了在過程中,師長適時讚賞鼓勵,以身作則外,也要容讓他們犯錯和失敗。所謂「經一事、長一智」,讓他們在生活中汲取教訓,從錯誤中反思、學習和成長。透過日常生活的「小事」,增強孩子的責任感,體驗到「小事」所蘊涵的精神,然後回來應用在生活上,便可以學習和提升執行力。

黃智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