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50年後會怎樣?

新型冠狀病毒短時間內讓我們看見了人類活動對地球的影響,然而工業化與全球化帶來更多長久且無法逆轉的改變,適逢今年是世界地球日50周年,未來的50年地球又會是什麼樣子呢?

新型冠狀病毒當下在全球肆虐。封城、社交隔離、旅遊警示,我們被逼改變了生活方式,經濟活動降到最低點,人聲鼎沸的國際級都市變得空無一人,從歐洲太空總署發布衛星觀測影像可清楚看到中國與義大利上空的大氣二氧化碳濃度在三個月內大幅下降。我們現在試模擬一下50年後,地球的兩種未來:悲觀與樂觀。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委員會表示,人類最遲必須在接下來半個世紀內,將溫室氣體減少到零,才能阻止氣候災難的發生。然而,全世界卻在生產更多化石燃料而非更少。這樣,地球在悲觀情境下:未來或會頻頻出現熱死人的高溫,而熱壓力對低收入地區的衝擊大過於富裕地區,因為富裕地區通常有更多樹木與冷卻策略來減緩酷熱難耐的高溫。不過,並非只有明顯炎熱的地方會面臨愈來愈頻繁的致命高溫:今日氣候溫和的城市要不是沒有冷卻設施,就是這些設施貴得令人卻步,未來也得竭盡全力才能讓居民保持涼爽與安全。

德州勒波克地區在2019年抽取的原油量佔了美國總產量的三分之一以上。拍攝這張照片的去年9月,是美國自1973年有逐月紀錄以來首度成為石油淨出口國。(攝影:David Guttenfelder)
德州勒波克地區在2019年抽取的原油量佔了美國總產量的三分之一以上。拍攝這張照片的去年9月,是美國自1973年有逐月紀錄以來首度成為石油淨出口國。(攝影:David Guttenfelder)

水患會持續加劇,只要一次滿潮,海水就能湧進低窪地區,多數環礁將無法居住,全球暖化不僅造成水災也造成更漫長的乾旱、猛烈的風暴與更不規律的季風雨,野火季也會持續更久而且火勢更猛烈。

雖然人類無法復原已對地球造成的傷害,但已經掌握必要的知識和技術可以養活更多人口、提供能源、扭轉氣候變遷、避免受威脅的物種滅絕。讓人類從樂觀的情境看看地球的未來:

再生能源 海底農場之綠能革命

綠能革命方興未艾,全球再生能源可望在未來5年增加產能。聯合國最近一份報告預估,為了把暖化控制在攝氏1.5度內,未來10年,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必須每年減少7.6%。但去年的排放量再度上升了。報告中指出,想用再生能源填補減少使用化石燃料產生的電力缺口,必須讓再生能源成長的速度比目前快六倍。為了讓世界擺脫化石燃料,將汽車和卡車轉換成電力驅動是主要策略。未來數十年,這將大幅提升電力需求。過去,市場的回應會是蓋更多燃煤電廠,但未來不再是了。

實驗性海底農場,植物生長不用土壤或農藥。(攝影:Alexis Rosenfeld)
實驗性海底農場,植物生長不用土壤或農藥。(攝影:Alexis Rosenfeld)

開發替代農業,如意大利諾利外海的「尼莫的花園」,是一個實驗性的海底農場,在那裏生長的植物不用土壤或農藥──這對沒有可耕地的地方來說可能是個好消息。另外,人類學會與水共生,丹麥奧胡斯工業港經過數十年的污水控制,成功把水質變得很乾淨,大眾如今可以在那裏的海水池中游泳。

各地青年為保育地球出力。葛蕾塔.童貝里(Greta Thunberg)(左)去年9月在紐約的聯合國氣候行動峰會上受到全球矚目。(攝影:Tom Jamieson)
各地青年為保育地球出力。葛蕾塔.童貝里(Greta Thunberg)(左)去年9月在紐約的聯合國氣候行動峰會上受到全球矚目。(攝影:Tom Jamieson)

50年後希望居住在怎樣的地球上?

更重要的是,群眾覺醒,氣候變遷在世界各地引起混亂,年輕人積極行動。瑞典環保少女通貝里去年9月在紐約的聯合國氣候行動峰會上受到全球矚目。去年9月全世界有600萬人響應了「氣候罷課」,如同1970年一樣,空氣裏再度出現改變文化的聲音,人類將打造更美好的2070年。

我們現在不可能知道哪一種情境會成真,但海洋生態學家同時也是國家地理駐會探險家的安立克‧薩拉最近提出警告:「如果我們繼續破壞環境、砍伐森林、捕捉野生動物當作寵物、食物或藥物,將來會出現更多類似新型冠狀病毒的傳染病。沒有健全的生態系,人類健康就無法永續,過去20年發生的新興傳染病就是最好的證明。」2070年的世界人口如果真的到達100億,我們現在就應該認真思考,50年後我們想住在什麼樣的地球上?

三聯、商務、中華、誠品、7-11及OK便利店有售。

《國家地理》雜誌 訂閱優惠 https://nghk.shoplineapp.com

國家地理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