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學校體系,可分為公辦與私立兩大類。公辦的主要就是官立與政府資助或補助的學校,私立的有大小規模不一的學校及補習社,也包括政府提供資助的直資學校與非牟利幼稚園,以及國際學校。
公辦學校與國際學校 課程、評核皆不同
本地學校,由幼稚園到小學到中學,實施15年免費教育。施行的課程,主要遵行香港課程發展議會所頒佈各學科最新課程綱要的內容,中文、英文、數學是最主要的核心學科,並在小三、小六、中三、中六設有不同的公開評核;學生完成高中課程應考香港中學文憑試(HKDSE)。
至於入讀國際學校,其中一項現實考慮,就是需要繳交學費,大概每年10萬至25萬,個別學校需要購買(私人或公司)債券。
本地一般公辦學校,與國際學校,屬不同體系及類別,不宜簡單直接比較。
全港約70多所國際學校,不及整體中小學數目的一成,主要不是服務本地學生。教育部門容許國際學校收錄不多於30%的本地學生。基於國際學校相對本地學校多方面的差異性,部分國際學校學位近十數年來,因着本地整體社會富裕而受到追捧。
國際學校設立原意是收錄其在港工作的本國人員子女入讀,課程提供就是其本國課程為主,也方便其子女隨時可返回原籍國繼續升學。
一般較關注的是高中課程及升學考核,國際學校可簡單分為幾種,一為升讀英國體制,學校在第10至11班為學生安排應考IGCSE(國際中學教育普通證書),隨後在12至13班安排應考GCE A-Level(普通教育高級程度證書);二為預備升學美加的體制,修讀 AP(Advanced Placement,美國大學先修課程)之類;以及國際升學體制的IBDP(國際文憑大學預科課程,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 Diploma Program)。
國際學校之課程學位及教學模式
其中可以同校或異校混流,如應考 IGCSE的,之後修讀應考 IBDP或 BTEC(Business & Technology Education Council)等。也有主要提供中學文憑課程的直資學校亦同時提供少量的IBDP課程學位,或私立學校高中同級同時提供 IB及 GCEAL 課程供學生選讀。學生亦可以IGCSE成績報讀美國的(兩年制)社區學院,結業後升讀美國大學三年級。
國際學校,整體學生等閒來自2、30個不同國籍,教師國籍也混雜,文化融合與思想包容自有其特色,全英語教學與全英語環境亦是其主要特色。基本層次的英語學習,如文法與生字,不以考核、默書模式操練,而是透過日常的溝通與交往習得。
舉個例子,以拼寫為例,國際學校教師鼓勵學生使用分辨語音認知拼寫單字,而不是通過死記硬背來學習。早期的拼寫過程常會出現錯誤,但孩童聽力靈敏,寫出來在語音上已很接近,教師稍加提示或鼓勵即可完成。這教學法在本地課程的學校或有不同,答題寫字,只有對或錯,即使接近的答題或字詞,一般可能只落得 「X」,或零分或扣分。
至於教師,即使是全英語教學的一般本地英文中學,以至英文科教師,由於非以英語為母語,在語音上的掌握可能打了折扣,學生一般缺乏以語音為依據學習字詞的環境。但在中文的學習與溝通,本地學校自有其必然優勢。至於普通話的學習,則不能一概而論。
國際學校的教學模式較多能以學生為中心,比較重視以探究式、發現式、體驗式的學習。教師偏向發揮教學的設計與促進者,不以趕進度、灌資料、核答案為教學目的。
國際學校的學生在高中階段,因應公開試評核,也出現考試與升學的壓力。至於小學至初中階段,一般不以分數、名次、升留級、爭取入讀精英班等外在手段驅動學生學習。家長宜關注學生的個性特質、自主學習、創意思維,以至較勇於表達與嘗試的潛質與態度,可以因應學校文化與教學模式而有不同的呈現。
家長亦可關注學校是否依賴較多的測考評核作為學生學習的主要目標,一旦教學受制於追趕學習內容及進度,可能引致缺乏足夠空間引導學生閱讀、討論、表達。
IBDP課程特色
以下分享近年較受關注的 IBDP課程其中特色,看國際課程的不同實踐。
IBDP課程由3個必修核心科目和6個不同學科組别構成。
學生從6個學科組别內各選修其中一個學科,每學科的評核最高分數是7分,總分42分。
3個必修核心科目,分别是創造力、行動和服務(Creativity, Activity, Service)、知識論文(Theory Of Knowledge ),以及擴展論文(Extended Essay)。知識論文和擴展論文合共3分,加上6個學科的42分,IBDP的滿分是45分。而創造力、行動和服務不計分數,但必須及格才獲發IB文憑。
以上可作對應本地官津學校新高中文憑課程的是原通識教育科的獨立專題研究,現況是學科撤換,以及取消專題研究。至於新高中的「其他學習經歷」與「學生學習檔案」,只屬校內層次的操作,與公開試的 DSE 並無關連。
IBDP學科課程有另外三項特色。其一是6個學科組別須各選其一,其中有科學學科範疇及個人與社會學科範疇,因此學生必須文理兼修。而每個學科又提供標準程度與高水平程度,學生在其中至少3至4個學科須報考高水平程度,這符合不同學生因應不同學科各有學習表現差異的多樣化組合選擇。此外,各個學科皆設有內部評核(類同校本評核),內部評核分數不影響外部評核(類同公開試)成績,但亦必須及格才獲發IB文憑。
在國際學校學得輕鬆,這是一般的看法。或者在小學階段會是。國際學校課堂教學過程學生參與度及互動性較高,課堂外鼓勵學生參與體藝文化、服務等活動,表面形象是多動多玩,其實都是切實的成長與學習經歷。至於高中階段 IBDP課程內容的深度、廣度與考核的要求,比DSE不遑多讓。
最後談談升學,文憑試(DSE)本地考生透過大學聯招可升讀本地資助學士學位,非文憑試的本地考生,可以 IBDP或GCEAL等成績,透過大學非聯招升讀本地資助學士學位。至於升學外地,DSE與 IBDP成績皆廣受外地大學承認,而DSE更可免試申請升讀內地大學。
學校文化、教與學的資源及策略、考核執行、教師工作條件與表現、學生朋輩、家長背景等,國際學校與公營學校各有不同;因為多方面的不同,學生表現自然各有分別。即使在同一體系的不同學校,以至同一辦團轄下不同分校,學校文化、教學理念與表現,亦可以各有不同,家長如何選擇,充分搜集資訊免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