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化城市、國際化教育之「一校兩制」

香港作為國家對外的超級聯繫人及國際窗口,我們可以扮演一個優秀的聯繫人角色。其中,通過教育,我們可以讓世界各國的精英匯聚香港,學習各國文化及創科研習,培養人才以促進文化交流。

香港是一個國際化的城市,無論在交通、法規、金融及語言等都擁有優勢。作為一個中國超級聯繫人,香港聯通世界,是內地最大的窗口,亦是推動人民幣國際化及大灣區發展重要的一份子。

世界正步向多極發展,筆者經常提及的是大國博弈,競爭的是人才。人才的流向及儲備,可說是勝負的關鍵。因此,吸引人才、保留人才及培養人才顯得非常重要。香港一直能吸引金融精英,但隨着國家的發展需要,我們除了要鞏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外,在「十四五」規劃中,香港還需要配合大灣區的創科發展。

河套發展的「一區兩園」

深圳河對岸的華為最近推出了一系列產品,有市場人士認為是突破美國科技封鎖的舉措,是「爭氣」的產物,在世界引起了哄動。隨後華為創辦人任正非先生表示華為的成功,其中一個因素是要儲備人才,不儲備美元。未來,我們可能會在河套迎來華為、騰訊及比亞迪等高端科創巨頭的落戶。原因是香港和深圳正興建河套合作區,共同推進創科發展。筆者上星期到過落馬洲口岸,發現周遭的工程正在快速地進行,現正擴闊道路,各項基建正陸續上馬。

發展區可以就深港高水平的國際化、市場化及科技產業互補優勢,建立起創新生態鏈。規劃當局認為,推動港深「一區兩園」協同開發,加強生產、生活、生態相關配套設施的無縫對接和高效協作,河套發展會是港深未來的一個里程碑。

香港的「一校兩制」吸人才

為應對港深將來的發展需要,教育事業可以這樣配合:筆者經常提到香港的高等教育擁有優勢,有關當局應當好好善用及發揮優勢。香港最新的失業率是2.8%,是處於全民就業階段,人力資源市場極需要人才補充。高等院校可以吸引一批準勞動人口,而且是高質的海外留學生,留港為香港服務。這樣不但可以吸引人才,留人才,還可以為香港增加年輕人的供應,為逐漸老年化的香港增添動力,是一個雙贏的方案。

再者,除了高等教育以外,我們應該研究基礎教育層面的安排,隨着一帶一路的發展,很多國家的政府不斷鼓勵國民學習中文,例如沙地阿拉伯及俄羅斯,認識中國文化及發展。香港作為國家對外的超級聯繫人及國際窗口,我們可以扮演一個優秀的聯繫人角色。其中,通過教育,我們可以讓世界各國的精英匯聚香港,學習各國文化及創科研習,培養人才以促進文化交流,把香港塑造成一個世界大熔爐,宣揚中國的軟實力。

政府可以制訂政策,讓他們繼續升讀高等學院之餘,更可給他們機會留港發展,入籍香港,為我們的各行各業提供優質勞動力,讓我們的經濟繼續充滿活力。更重要的是,國家的發展需要他們,正如筆者所說,北部都會區的河套發展,就需要一批具有創新知識及技能的人才去推動。從宏觀角度看,香港要保持持續的競爭力,不斷的人才供應是不可或缺的。

一帶一路及全球南方的國際教育樞紐

基礎教育方面,筆者建議本地中小學可分階段設「一校兩制」課程,主要為本地課程及國際課程兩種,此舉可吸引一帶一路沿線的學子到香港學習。國際課程則主要以英語及普通話教授,是私立制度,以取錄海外生為主,徵收學費。而本地課程則是現在的香港課程,以取錄本地生為主,維持現有的課程及學制,對香港學生沒有影響。

早前,香港教育局在因應人口結構問題上,在學生人數呈結構性減少的情況下,發表了公告可以讓一些資助小學轉為私立小學,那為何不可讓這些學校招收一帶一路的,甚至是世界各地的學生?政府應作出政策上的協助,以避免20年後,本港出現人口斷層,影響發展。

我們的願景,可以放得更高、更遠,本港是可以成為全球南方國家的國際教育、創科及金融中心。當人們想起升學時就會想起香港,香港的大學就等於現在美國的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及史丹福大學等;又或者是英國的劍橋及牛津大學的著名高等學府集中地,擁有高端的教育機構,他們要到海外升學就請到香港吧!

這裏有就業,高工資,機會處處,歡迎世界各地的專才到香港這個擁有「南金融、北創科」的國際大都會交流學習。

何劍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