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個提出做手術前要洗手消毒的人,是匈牙利婦產科醫生 Ignaz Semmelweis(伊格納茲‧塞麥爾維斯)(1818-1865年)。可是,他也因為這個理論送了性命。
飲恨而終的傳染病控制之父
關於 Semmelweis 的故事,一般都是說他的洗手理論太過新穎,與當時的醫學觀點相牴觸,損害了許多醫生的顔面,故此 Semmelweis 被同袍聯合批評與迫害,最後被關進精神病院。他被守衛毒打,細菌感染了傷口引致敗血病(細菌入血),兩星期後飲恨而終,死時只得47歳。
他死後不久,世人才承認他的研究貢獻。維也納總醫院為他立雕塑,國家以他肖像印郵票,他被稱為「母親們的救星」、「傳染病控制之父」。人們普遍視 Semmelweis 為抗拒強權、堅勇不屈的英雄,並且惱恨當時醫學界的愚昧無知,將說實話的 Semmelweis 硬生生迫死。更以「Semmelweis reflex」這個詞語,去諷刺那些食古不化、無法接受任何牴觸常規的新知識的人。
Semmelweis 的確是醫學史上的偉人;他所提倡的洗手消毒,在他死後被廣泛應用,大大減低了病人感染死亡的風險。然而為何他在生之時,完全不為世俗所容呢?難道17世紀的歐洲醫學界,真的如此思想狹隘、十惡不赦嗎?為什麼與他同期的英國醫生 Edward Jenner,發明牛痘疫苗去預防天花(見拙作《疫苗之父》),卻沒有被關進精神病院?比較起洗手,打疫苗不是更難以讓人接受嗎?
仔細閲讀 Semmelweis 的生平,我只能說,他的悲劇,很大部份是由他性格所做成的。
醫學先驅的智慧與執著
19世紀初的歐洲,婦女生產之後,患上「產褥熱」(childbed fever)的機會很高,死亡率更達10-30%。1847年,Semmelweis 在維也納總醫院擔任助理教授,發現醫護使用氯化液洗手後才照料產婦,能將死亡率降至1%。他向上司 Johann Klein 展示研究報告,可是 Klein 卻不信任他,並批評他缺乏科學理論。
Semmelweis 認為上司 Klein 妄顧人命,兩人經過多次衝突之後,Semmelweis 憤然離開維也納,回到匈牙利,在一間小醫院繼續婦產科工作。在他監督下,產房的死亡率近乎0%。他一邊研究,一邊利用動物做實驗,更加確定洗手消毒的重要性。
可是,即使 Semmelweis 的表現卓越,他在匈牙利的上司也不接受他的洗手建議,令他非常氣憤失望。1858-1961年,Semmelweis 陸續發表了文章和公開信,指出產褥熱的成因是醫生將「有害的腐爛東西」帶到產婦身上,因此接生之前必須先用氯化液洗手。
他的洗手理論,受到醫學界各方面的批擊,反對的理由包括:
– 缺乏科學解釋。
– 疾病是由「空氣污染」造成的,洗手沒有作用。
– 腸道骯髒是產褥熱的主因,故灌腸才是正道。
– 紳士(男醫生)的手是神聖而潔淨的;平民或女人的手才需要洗滌。
現在我們看來,這些反對理由當然是匪夷所思。可是,由於當時仍未有「細菌致病論」,人們根本不知道病菌和傳染病的存在;而 Semmelweis 自己,亦無法提供原因解釋洗手如何可以減少產褥熱。別人一時之間未能接受新的想法,亦是情有可原。
作為先驅者,Semmelweis 應該為信念排除萬難,砥礪前行,以研究證據去說服反對者,尋求支持與合作。可是 Semmelweis 性情孤癖,毫不妥協,而且說話很有攻擊性。在信件和論文中,他總是花費許多篇幅去責罵不支持他的人,不但冷嘲熱諷,還要指名道姓,得理不饒人:
「你們寧願犧牲產婦們的性命,都不願意洗手,根本與『殺人犯』無異 ──是一群效率極高的殺人犯!」
「任何不聽我說話、不願洗手的教授,都應該立即受到彈劾。」
「你們有膽子推翻我的理論嗎?你們只能承認:『我是罪人,我是殺死產婦的罪魁禍首。』」
「倘若你們不立刻同意我的說法,我就會走到醫院門口,告訴每個產婦和她們的丈夫,這裡的醫生謀殺病人。我會建議他們買瓶氯化液,回家自行產子,存活的機會定必比在你們的手下高!」
看到了麽?Semmelweis 的偏激執著,憤世嫉俗,別人無法與他溝通;即使相信他的理論正確,也會被他具侵略性的語氣嚇怕了。看着他古古怪怪的行為,即使思想最開明的醫生,也不禁心生懷疑吧!
事實上,當時不乏支持他想法的醫生。可是天生悲觀的 Semmelweis,只將注意力放在反對者的批評上,卻沒有著重支持他的同袍。天才的智慧與執著,一旦配上這性格上的缺陷,人生注定是個悲劇。
到後來,Semmelweis 行為愈來愈不正常,變得極度善忘;開口閉口、話題總圍繞着產褥熱。他抑鬱成疾,幾度情緒崩潰,甚至對同袍、病人和親人構成危害。因此,他被關進了精神病院,死在他一生致力研究的敗血病中。
濟世為懷的心腸,高度的情緒智商
反觀一些與他同期的著名醫生,並沒有在奮鬥途中倒下,例如以上提到的「疫苗之父」Edward Jenner、在美國推廣術前洗手的 Oliver Holmes,以及比 Semmelweis 僅年輕9歲的Joseph Lister(李斯特)。Lister 是 Semmelweis 的支持者,不遺餘力地宣傳洗手消毒,並且證實了細菌致病論,終成為「現代外科學之父」。
以上這些人,起初都面對大量的質疑和批評,所受的壓力絕對不會比Semmelweis 少;然而他們並沒有像Semmelweis 般充滿苦澀、抑鬰或情緒失控,不會使用不當語氣去攻擊同袍;而是專注做好自己的研究,耐心地向反對者解釋。當他們受到評擊時,會虛心反省,漸漸地,令反對的人改觀,變成同路人。他們沉著冷靜,不屈不撓,堅持信念好幾十年,才能成就一代偉業。
Semmelweis 的故事令人深思。一個人,即使有着曠世的天才、濟世為懷的心腸,也需要培養高度的情緒智商,虛心、冷靜、溝通、堅持,才能夠好好保護着自己的初心,才有力氣抵抗一路上的艱難險阻,真正地造福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