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不可思議的靈物—從蛇龜合體的鎏金玄武說起

「玄武」集方位、靈物與神衹於一身,與其他方位的龍、虎、鳳最不同之處,在於不以獨立的個體出現,而是由「蛇」來配搭「龜」的組合,產生了不可思議,可意會而不可言全的神秘圖騰。
武當道教信奉的主神「玄天上帝」(或稱「真武大帝」),與中國古代宗教中的「玄武」崇拜息息相關,可溯源於早期人類的動物崇拜和星辰崇拜。戰國以前,東南西北地土方位和各類靈獸屬性的觀念互相結合,將「四方四靈」的內容加以規範,北方的玄武逐漸為人重視。道教吸收了古代宗教的諸神養份,把「玄武」加入北極紫微大帝的譜系內,列作四大神將之一,奠定後世玄武的神格化地位。
 

蛇龜相配 相得益彰成玄武

 
「玄武」集方位、靈物與神衹於一身,與其他方位的龍、虎、鳳最不同之處,在於不以獨立的個體出現,而是由「蛇」來配搭「龜」的組合,產生了不可思議,可意會而不可言全的神秘圖騰。在古月堂的家族藏品中,便有一隻手掌般大的鎏金蛇龜(封面圖),從蛇頭和蛇頸未端略呈少許綠色氧化來看,它屬於盛唐「銅鎏金」的工藝傑作。
 
龜的底部濶15釐米,龜腳至蛇頸頂部高14.5釐米,整體造型生動,龜身穩步前行而回首仰視上方之勢,與纒繞龜身兩周半的蛇體向下吐舌示警之狀,形成完美的配搭。龜身與蛇身的鏨刻精美,前者龜甲每片均自外而內呈六重的六角型線繞,蛇之全身則布滿鱗狀凸紋,並形成朝天豎立的戟狀尾部。
 
此等精細工藝,過去在陝西法門寺出土的「鎏金銀龜盒」中(附圖一),曾發現相類的六角複合紋飾(此龜背圖案亦呈六角型,裏外由三重雙勾六邊線組成),而龜之頭部、腳部製作與之相近。相關的蛇龜合體造型,與唐玄宗時期宦官蘇思勗墓內的北壁所繪蛇龜形象如出一轍(附圖二),當知此物屬於唐代風格。
 
鎏金銀龜盒,1987年陝西扶風縣法門寺地宮出土的金銀器物之一,為唐懿宗咸通時期製作。龜分體鈑金,焊接或型,龜首與龜腹先套接後焊,以龜背甲作蓋。高130毫米、長280毫米、寬150毫米。
鎏金銀龜盒,1987年陝西扶風縣法門寺地宮出土的金銀器物之一,為唐懿宗咸通時期製作。龜分體鈑金,焊接或型,龜首與龜腹先套接後焊,以龜背甲作蓋。高130毫米、長280毫米、寬150毫米。
《玄武圖》,唐天寶四年(745),陝西省西安市東郊與興慶宮遺址附近蘇思勖墓室北壁出土,高188釐米,寬175釐米。
《玄武圖》,唐天寶四年(745),陝西省西安市東郊與興慶宮遺址附近蘇思勖墓室北壁出土,高188釐米,寬175釐米。
 
從常理角度,很難說服人們此不倫不類的蛇龜,竟可與北面制控武力的精神象徵相提並論。若蒼龍代表帝王騰飛九宵雲外之象,朱雀可比鳳凰來朝的雅德,白虎不失威嚴盤據之狀貌,則蛇龜應作何種形態上的理解呢?早在《楚辭‧遠遊》當中已有「玄武」的記載,其謂:
 
「時暖曃其曭莽兮,召玄武而奔屬。」詩歌的浪漫意義有餘,惟未見解釋物象的內涵。《禮記‧曲禮》則按四神列序方式記曰:「行,前朱雀而後玄武,左青龍而右白虎。」而唐代孔穎達(574-648年)疏中補充謂:「玄武,龜也。龜有甲,能禦侮用也」,亦即表示龜甲象徵著「玄武」禦戰的功能。類似的意義,同樣見於宋代高似孫《諱略》,內中記載:「龜,水族也,水屬北,其色黑,故曰玄;龜有甲,能禦侮,故曰武。」若依上述意見,然則獨以龜體已可定於一尊,無需蛇之合體。
 
筆者相信,漢唐以降的宗教信仰隨人們所見的事象愈演而愈繁,龜固有甲以自衛,惟不足以反映對外兵事的迅速應變,若加上機巧處變的靈蛇輔助,效果自然相得益彰。故東漢張衡(78-139)《思玄賦》曰:「玄武宿於殼中兮,騰蛇蜿而自糾」,意思就是固守內中的龜體,得到靈蛇導引而自然調節了行動的方向。宋代洪興祖(1090-1155)《遠遊》補註曰:「玄武謂龜蛇,位在北方,故曰玄;身有鱗甲,故曰武。」按照此說,玄武由「蛇」而增廣至「蛇龜」,有鱗有甲於武事,意思逐步完備起來。
 

龜與蛇交之雜說

 
觀蛇龜二者相叠而行,如影隨形,其姻緣關係也成為後人渲染的部分。蓋古人觀察不比今日科學,常把類同之物歸為一伙,故有龜與蛇交之雜說。例如《後漢書‧王梁傳》曰:「赤伏符曰:王梁主衛作玄武」;唐代李賢(651-684)則註謂:「玄武,北方之神,龜蛇合體」;李善《文選》註曰:「龜蛇交曰玄武」,皆指著蛇龜已然由交而結的身體構造。若再深究龜蛇合體之故事淵源,恐怕又要上推先秦文獻典籍,關於北方七宿中龜蛇並提的天象內容。例如《宋中興誌》引戰國中期成書的《石氏星經》所謂:「牛蛇象,女龜象」,均顯示天象裏蛇和龜兩者列為近親。《考工記》也說:「龍旗九遊,以象大火也⋯⋯龜蛇四遊,以象營室。」
 
西漢四神紋瓦當中,即有龜蛇交纏的「玄武」,說明西漢以前,人們就認為玄武就是龜蛇合體的形象。究竟蛇龜姻緣可追尋多遠呢?學著孫祚雲、何新等認為龜蛇合體的玄武是中國古代神話中鯀、修夫婦的象徵。夏禹之父鯀為鱉氏族酋長,死後化為三足鱉,鱉遂成為其氏族圖騰。相傳鯀的妻子名「修巳」,以古代「巳」與「蛇」是同字,修巳即「修蛇」。鱉與龜是同類,層層推演,龜蛇相交的玄武神原型,可能便是中國歷史上水工鯀及妻子修巳。
 
把上述說法加以推拓,何新認為「玄武」源於水神玄冥,其最初本體乃大禹之父鯀。鯀的象徵是鱉,別名黿,鯀黿省形作「玄黽」,另作「冥黽」、「玄冥」。由於玄冥音義與海相通,故由水神再變為海神,遂與海神禺強混而為一。
 
它既是北方之神,又是水神,亦為死神,意涵複合多變。玄冥之冥,在上古音系中與「武」相通,因此通假為「玄武」。在中國古人認知觀念中,雌龜與蛇是可以交配的。如漢代學者許慎所言,「龜」是「外骨內肉者也。從它(蛇),龜頭與蛇頭相同。天地之性,廣肩(或為腰)無雄,龜鱉之類,以它(蛇)為雄。」元代賈銘《飲食須知》也謂:(龜)「雌雄交尾,亦與蛇匹。」現代科學已告訴我們,龜蛇交配雖然並不可能,但龜(或鱉)蛇相纏作為自然現象仍然是存在的,因為龜蛇都是穴居的水生動物,南方先民或看過蛇龜相纒,或發現鱉窩中盤臥著水蛇諸現象。
 
至「玄武」定型以後,龜蛇究為相鬥、相纒,抑或相交已不重要,它已被賦與複雜多元的崇拜象徵,晉身為「四象」之一,並奉為道教的靈物至尊。唐代仍處於中國中世時期,不脫宗教迷信色彩,李唐皇室將太極宮、興慶宮、大明宮的北門皆號為「玄武」,多少兵亂、政變皆在此門發生,便知玄武主兵屬重中之重,誠非虛語。從興慶宮遺址附近《玄武圖》的發現,到鎏金龜、鎏金蛇龜的藏品面世,略可發現其中深遠的歷史趣味。

趙雨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