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其次教誨之,其次整齊之,最下者與之爭。」前段時間,一位學生家長贈送給筆者和老師們一本書,在扉頁上寫下了這句話,用來形容我們的教育理念與實踐。這讓筆者深感榮幸之餘,也開始從辦學機構或教育者的角度思考其對現代教育的啟發。
這句話原本出自司馬遷的《史記·貨殖列傳》,描述治國的經濟原則,但用在教育中,也有異曲同工之妙:
- 因之:意指順應學生的自然天性和潛能進行教育,這也是司馬遷認為最好的方法。
- 利道之:意指通過利益或誘因來引導學生,例如獎勵機制。
- 教誨之:意指通過言語和行為進行說教和指導。
- 整齊之:意指通過紀律和規範來管理學生。
- 與之爭:意指與學生爭論或對立,這是司馬遷認為最不可取的方法。
留白是教育常用方法
與之爭:這種方法在現代教育中並不提倡,但許多父母,尤其是懷有傳統中國教育觀念的父親,仍容易與孩子產生對立關係。應避免權威式教育,更多地採取對話和溝通的方式,建立和諧的關係。
教誨之與整齊之:在現代教育中依然重要,避免過度說教,結合愛心和耐心,有的放矢地進行教導與啟發仍有不少正面影響。
因之:能夠順應學生天性,我相信這是所有辦學團體與教育者所期望的。然而,現實因素如學校學生數量和教學系統等,常常阻礙教育更好地以學生為主體。
在本校的教育探索中,除了發展學生的個人興趣愛好之外,「留白」是一種常用的方法。留白分為部分留白和完全留白,給學生空間去發揮。例如在畫畫課上,我們以光為主題,不加限制地讓小朋友以不同材料進行創作,這是完全留白;如果需要教授一定的技能,例如用漸變色來表示光,其他方面讓學生自由發揮,這則屬於部分留白。這兩種方法均有助於個體的發展。
獎勵機制有正面作用
利道之:這在現代教育中比比皆是。例如,為鼓勵正面的行為,老師給學生貼紙,或父母給小朋友玩具等,都屬於這類方法。有人反對以物質獎勵為基礎的教育方法,認為這容易讓學生養出功利思想。筆者認為,如果能注意獎勵的適度性和多樣性,獎勵機制仍能起到正面作用,但不可過度為之。
在香港,升小問題幾乎是每位幼稚園學生家長心中的一塊大石。如果一間幼稚園過於強調升小的結果,容易讓學校和家長迷失方向。升入一間好的小學是教育的一個結果,而不應該是最終目的。在教育過程中,不應過度強調學術能力,而應該將升小視作一種動力,來培養孩子所需的各種能力。當我們培養孩子的興趣、創造力和社會技能時,他們自然而然會在學術方面取得進步。這樣一來,我們就能既實現教育的長遠目標,又兼顧升小的短期目標。
總而言之,教育從來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作為教育者,我們毋須給自己加添過多壓力,始終將眼光注視在孩子身上,因之,利道之,教誨人之,整齊之,即使沒有做到盡善盡美,偶有爭論,也無可厚非。孰可為,孰不可為。花終會是花,樹終會是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