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資本市場由創投到股市,創業家和投資人均來自五湖四海,以「美國夢」為奮鬥的目標,故很少會被投訴為對外封閉。然而,正統矽谷中人,卻奇怪地對來自日本的投資大亨孫正義向有成見,上文引述孫公在矽谷首度亮劍,以一億元(美元,下同)嚇窒紅杉基金當時正在冒起的未來一把手,順利兩次入股雅虎;今回孫公與華爾街一哥正面交鋒,雖然清脆地贏了可能是史上賺錢最多的單筆投資的戰役,但卻仍然無法獲得行家的掌聲。
是役的戰場不是遠在天邊,而是近在大家眼前的阿里巴巴!
阿里巴巴在1999年10月從高盛融得A輪的500萬元,放出50%股權,高盛在投資後馬上把手上約三分之一、即170万元的份額轉售,可見投行做足保險,有兩手華備。
阿里燒錢的速度比前文的雅虎快得多,只兩个月,就再向高盛伸手,這回同時為軟銀的董事、高盛亞太的主席順水推舟,找到孫正義。於是很快孫公就在北京會見了包括馬雲在內的多個創科企業家。
孫公的投資策略
一如雅虎之役,孫公對馬雲和投行開價一億的估值,不眨一眼,一口就答應了,弄得負責項目的團隊牙癢癢的,儘管一億已經是10倍於2個月前她們入股的估值!
不過,由於公司小,所以最初在北京握手時,軟銀僅獲得2000萬元的額度,佔股20%。這金額對慣於大開大闔的孫正義而言,自然是渾身的不對勁,找不到癢處。於是他着力遊説高盛,拋出加大投資額度至4000万的方案。後來在東京的第二輪談判的結果是,持一票否決權的高盛還是咬定不放,只讓融2000萬,卻給軟銀佔股30%。
據説孫正義沒有像高盛兩個月前一樣,為投資作出兩手準備,他給馬雲的條件是,「盡快把錢花掉,把生意做起來。」
當時是2000年的上半年,納斯達克已點起科網股大爆炸的火頭,軟銀在大爆破當中也身受其害,在多處的投資清零。然而,正正是這2000萬的注碼,成為救命的一根稻草,不單止助孫公熬過千禧的前半段的低谷,而當阿里在2014年於紐約敲鐘上市時,這當初看起來不痛不癢的投資,竟然一砲過為軟銀帶來約580億的價值。據説,這是史上最賺錢的單票私募股權股投資!
相比之下,華爾街投行由於各種考慮,出招常帶有反手,並不是甚麽新鮮事。據計算,高盛在投後即轉售的170萬,15年後的價值約為45億,相差2600倍;而在「東京會議」上,投行運用否決權不讓軟銀加大注碼,卻代阿里同意釋出30%股份,等同減價。這應該是受到當時的大圍環境的壓力,但如果説賣方有壓力,那買方一樣面對同樣的壓力才對。孫一向被矽谷中人和華爾街描述成只懂得撒錢,但在這最賺錢的一票中,卻現了一手砍價的談判技巧。
也許很少人真有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的能耐,但這幾下過招,如果純粹用銀紙論輸贏的話,掌聲的方向理應相當明確。(待續)
原刊於《明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