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怎麼看「一帶一路」(一)

——從地理談起

印度這個國家,地理位置極為優越。在亞洲、歐洲、非洲所構成的大陸上,印度居於中心地位。
封面圖片:從印度南迪山(Nandi Hills)遠眺。
 
編按:本系列五篇文章,從印度歷史探討今天印度學術精英和政府決策者,對「一帶一路」戰略構想,可能會作出的一些考慮。第一篇為印度文明與地理。
 
自從中國2013年秋季正式提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簡稱「一帶一路」)的戰略構想後,與陸上和海上絲綢之路關係都極為密切,並且也正在迅速發展的印度還沒有清楚表明它對於「一帶一路」戰略的態度。
 
大多數中國人都知道,印度是文明古國。印度河谷在5,000年前已經有相當發達的城市建設,包括下水道。這個後來突然消失了的文明稱為古印度文明(Indic Civilization)。 3,500年前,陸續從中亞進入印度的雅利安人帶去了吠陀經,建立了種姓制度和分成許多王國,被稱為印度教文明(Hindu Civilization)。 1,000年前,從中亞又分批去了許多信奉伊斯蘭教的突厥人,建立了以德里為政治中心的大小不一的蘇丹國。約500年前,另一批信奉伊斯蘭教的突厥人(帖木兒和成吉思汗的後人)由中亞南下,建立了莫臥兒王朝,統治印度長達330年。在最近1,000年中,印度形成了以印度教和伊斯蘭教為主的二元社會,它表現為一個能夠包容不同成分的近現代印度文明(Indian Civilization)。
 
印度目前人口約12.6億,居世界第二位,但15年內或許超過中國成為第一位。印度近年來經濟發展頗為迅速,其 GDP 總量2014年居世界第10位,而預計未來10年的年增長率會超過8%。據估計,2030年時,按 GDP 的總量計算,中國將是世界第一,美國第二,印度第三。
 

四通八達 大陸中心

 
中國人比較少注意的是,印度這個國家,地理位置極為優越。在亞洲、歐洲、非洲所構成的大陸上,印度居於中心地位。
 
印度北面是喜馬拉雅山脈, ​​西北通達中亞地區和新疆、西藏,東北連接孟加拉、緬甸和西藏東南部。這些接觸使印度自古代起就與亞洲其他地區保持通暢的商業與文化交流,而這些陸上的聯繫紐帶恰好就在橫貫亞歐大陸溫帶的「綠洲絲綢之路」上和接通亞洲溫帶與熱帶的「南方絲綢之路」上。
 
印度西海岸面對阿拉伯海,直通波斯灣和阿拉伯半島(從孟買到霍爾木茲海峽不過1,200公里,距離亞丁也只是1,700公里;而從廣州到霍爾木茲海峽大約是5,000公里)。印度東海岸隔孟加拉灣(窄處不過200公里;最寬處約1,500公里)與緬甸、泰國、馬來西亞相望。印度南部面向全部印度洋,可以東指印尼的蘇門答臘,西望非洲東岸各國,西南可達南非的開普敦(Cape Town),東南則是澳大利亞的珀斯(Perth),向正南就是南極洲。
 
值得注意的是,在印度洋邊緣的眾多國家中,目前唯一與印度敵對的國家是與印度「本是同根生」的巴基斯坦。印度在陸地上的近鄰和遠鄰加起來,唯一讓印度感覺不安的國家,是中國。
 
待續.五之一
 
(封面圖片:Flickr/Marc Dalmulder)

張信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