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高教謀發展

假如政局安定,經濟有所發展,印尼高等教育會有不錯的前景。

一個機會,在印尼的望加錫(Makassar)開會。朋友提醒我,才知道望加錫也有頗多的大學。望加錫是印尼第五大的城市,人口140萬。處於印尼西端的蘇拉威西(Sulawesi)島上。

印尼人口超過2.6億,是繼中國、印度、美國之後世界第四人口大國。(許多人不知道,在香港,印尼人佔了第二大人口,超過13萬,稍微超過菲律賓。)印尼是一個島國,到底有多少個島,有多種說法,官方的數字是17528。

曾經有一段時間,經常到印尼,有亞洲開發銀行的項目,也有世界銀行的發展項目,都是集中在高等教育。印象最深的是日惹(Yogyakarta),一個城市,就有56所高等院校。

蘇拉威西是印尼西部最大的島,望加錫則在她的西南端,面臨大洋。下午開會,主持人提醒分組會議的所有人,5時半一定要結束。為什麼?原來是觀看當地非常出名的日落。

從十六世紀,望加錫曾經是貫通中西的貿易中心。荷蘭人佔領而後,日漸衰落。後來到十八世紀才重新上升。目前是印尼西部最大的城市,也是南蘇拉威西的首都。一個城市,就有51所大學,與日惹不相上下。

院校數目 引人注目

與日惹很相似,滿街都是大學生的電單車,典型的是男青年駕駛,載一位女青年。每天下午交通高峰,「車山車海」,頗為壯觀。也與日惹一樣,滿街都是賣頭盔的商店。有說,這裏的經濟,一大部分靠大學生的消費。

其中一個會,是在Hasanuddin大學(簡稱UNHAS)舉行。這是印尼西部最大的大學。印尼教育部的排名榜(!!!),UNHAS排在全國第八位。今年1月1日,被教育部定為「自主大學」(Autonomous University)。這將是一個大突破。

印尼的高等教育院校超過2400所,他們笑稱與中國差不多。分為5個種類──universities、institutions、academies、polytechnics、advanced tertiary schools──雖然沒有明說,實際上是一種等級。其中只有30多所是公立大學(第一類)。但是論素質,也有一些第二、三檔的院校是很不錯的。

2013年,香港大學第一次舉辦高等教育暑期學院,印尼派了15人的團隊參加,其中除了幾位名校的校長之外,教育部、財政部、規劃部都有人參加。

在兩周的學習結束的時候,他們須交出一份可供回國實際應用的「知識成果」(knowledge product)。印尼的是一份建議書,提議政府設立一個類似香港教育資助委員會(UGC)的高教管理機構,給予公立大學更大的自主權。後來知道,真的在國會討論了。上述的「自主大學」,也是同一方向的發展。

領頭高校 頗有氣勢

Hasanuddin大學原來是1956年從印尼國立大學獨立出來的的經濟學院,後來發展成為一所綜合性大學。目前有14各院系,醫科與農科特別強,近年商科也很出色;共有學生32000人,課程由本科一直到博士後都有。校舍本部佔地400多畝,車子在校園內,半個小時走不完,甚至還會堵車。

校園內有一所教學醫院,另外也與校園連接的兩所獨立醫院合作。校園以外,有自己的很大的教學農場、教學森林、科技園、教學海洋館。大學成立的公司,生產朱古力、咖啡、紡織品,都是頗有品牌的。與教授們談起,不少科學研究都是頗為尖端的,似乎已經脫離了那種發展中國家勉強掙扎的局面。

以往曾經與印尼有不少交往。最早是幾乎17年前,受日本的國際資助機構,要檢討日本對發展中國家援助項目的效益,尤其是對於人力資源的發展,是否有效(針對日本的援助幾乎全部是硬件)。當時到了棉蘭(Medan),那時的大學非常破爛,課程大概等於中等技術學校;政府還在開始研究是否要設研究基金,資助科學研究。

後來則是10年前,那是世界銀行的項目,促進高等教育發展。那時大家關心的是國際排名,但是也聽到不少有遠見的、與本國經濟結合的藍圖。不過,不少藍圖,因為領導人員的更換(如高等教育委員會的主席),而只好擱置,或者又重新規劃。當時也訪問過各個級別有代表性的大學,覺得都頗有朝氣。

最後一次則是在日惹的Gadja Mada大學,作院校發展的諮詢。那是一所領頭的大學,也是綜合性的公立大學。與大學的領導、教授交流,覺得都有其向前發展、不甘後人的心態,令人覺得很有希望。

扶持私校 發展捷徑

回顧起來,這短短的十幾年,印尼的高等教育已經走了不短的一段路。假如政局安定,經濟有所發展,高等教育會有不錯的前景。

除了上述的「自主大學」,印尼教育還有一些改革,是影響頗大的。其中一個大動作,是所謂「模糊」公私界限。一方面是給私立院校的學生提供助學金,獲得社會一直好評;也是歷屆政府作為改善社會不均的主要手段之一。另一方面把科學研究的基金,開放給私立院校參與競爭。因此,印尼的高等教育政策,不是造新的公立大學去取代私立大學,而是扶持私立大學,讓他們的學生和教授,也受到公帑的支持。此外,為了鼓勵大學聘請有博士學銜的學者,政府也會給予津貼。

會議是東南亞高等教育協會的年會。說起來,這個會今年已是60周年,當年港大的校長黃麗松是創會人之一。原來只是東南亞少數大學校長的精英組織,後來這地區的大學愈來愈多,而學校的校長也不斷更替,這個協會的規模愈來愈大,主辦的項目愈來愈多。同時,類似的組織也相繼成立。這個會,看來正在自我更新的階段。

這個會每年開兩次大型學術會議,其實業務不清。雖說會議原來是東南亞大學的聯合組織,但是近年有了不少其他區域的大學參與。法國、美國、波蘭,都有代表參與;最近幾年,伊朗有些大學也非常積極。香港的8所公立院校都是會員,但也許校內事務繁忙,兼顧參與如此一個會的也殊不容易。中國則完全沒有代表,也許與香港一樣,太忙了。其實,這裏面的大學,都是一帶一路沿線的院校。

原刊於《信報》,獲作者授權發表。

程介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