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菜系 家常養生

中國菜粗略可分魯(山東)、粵(廣東)、川(四川)、蘇(江蘇)等「四大菜系」。孔子主張「食不厭精,膾不厭細」,「色惡不食,臭惡不食,不時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醬不食」,對後世影響很大。

前幾期談了一些普通食材的食療作用,今期談談中國南北菜系中,魯菜和粵菜的食療。

大江南北美食處處有,粗略可分魯(山東)、粵(廣東)、川(四川)、蘇(江蘇)等「四大菜系」。以四大菜系之一的魯菜為例,孔子曰:「食不厭精,膾不厭細」,「色惡不食,臭惡不食,不時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醬不食」。這些對飲食考究和烹飪上色、香、味、美、形的說話,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魯菜源於周朝時齊國和魯國的所在地山東省,流行於齊國都城臨淄和魯國都城曲阜的「北食」,至宋代(公元960年至1279年)形成了具地方特色的魯菜。

魯菜:蒜泥燴肚絲與洋蔥炒肉絲

蒜泥燴肚絲:豬肚切絲煮熟,炒勺放油,油開冒煙,加入蒜泥炒黃(出蒜香味為度),加湯、料酒、鹽、肚絲等,湯開後,勾芡,淋麻油(適量),倒入食器中,加香葉,待食。

洋蔥炒肉絲:豬肉切絲(五花油較好),洋蔥切絲(用開水稍灼一下),灼勺放油,燒至八成熟,下肉絲爆炒,至八成熟,放進洋蔥,一手顛勺,一手撒鹽、糖(少許),薑絲(少許),炒勻,出勺,待食。

粵菜:蒜子燜鱔魚和洋蔥煎豬肝

粵菜為四大菜系之一,遠在兩千多年前的秦代,已形成了位居南海之濱的廣東地區菜系(包括潮州菜、客家菜)。

蒜子燜鱔魚:取白鱔去頭、尾,剔腸、潺(粘液),切成寸許長段,蒜子(獨頭蒜)、蒜茸、薑末、蔥段(蔥白、蔥綠各半),蠔油、鹽、料酒、醬油、糖、麻油、胡椒末、淀粉等。將鱔段置入盛有醬油、料酒、鹽等食器內,腌至入味,撒淀粉拌勻,炒勻放油,燒至八成熟,放進鱔魚,炒至黃色,取出裝入食器,炒勻留少許油,下蒜茸,薑末、蔥段、蘑菇絲、筍絲、料酒等。蒜子炸黃入內,得湯汁濃稠,勾芡,加入胡椒末,麻油等待食。

洋蔥煎豬肝:取豬肝切成厚片,置入料酒、白糖、醬油、淀粉、小蘇打粉中,腌半小時後,再放入油鍋中慢火煎成兩面金黃後,置食器中待用。用油起鍋,取洋蔥絲、紅辣椒絲入內,加胡椒粉、粗鹽、茄汁等,微加湯燒開入豬肝燜片刻,待湯汁將乾,包尾油,出鍋待食。

另外,夏季、秋季,飲食不潔,易患痢疾,取雞蛋兩枚,打破,置於油鍋內撒勻蛋白、蛋黃,將蒜泥撒於雞蛋餅上,待雞蛋餅略熟,大蒜泥半熟,空腹食之,有健脾、止痢之效。

朱鶴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