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活在這堪忍的世間,常常互相對立、彼此怨恨,導致怨憎會苦。原本很祥和的團體,因為人性有不願成就他人之美、不肯忍耐等種種弱點,致使暴力、怨氣充斥其間。
聖人之勇
《莊子》中記載,孔子在世時,魯國有一位無惡不做的人——陽虎。他專門欺壓良善,因此人皆恨之。很巧,孔子的長相和他極為相似。有一天,孔子周遊列國來到衛國某鄉村時,村人把孔子誤認為陽虎,因此全村的人就把孔子師徒團團圍住。在一段不算短的時間內,孔子與學生們均得不到糧食的補給,幾乎到了斷絕水穀的程度。
學生們都非常着急,因為再等下去不是病死也會餓死。但是,孔子始終安然自在,依舊天天為學生講學。儘管學生很不安,他還是鎮定如常。
有一天,子路忍不住問孔子:「老師,我們現在面臨極大的危機,但是您為什麼一點也不動搖?」孔子回答:「一個敢入水的人到水中,他就不怕蛟龍,這是漁夫之勇;一個人若敢進入深山,他就不怕老虎,這是獵人之勇;若有人志願上戰場,他就不怕刀槍,這叫軍人之勇。」由此可見孔子安然勇毅的心態。
人生本來就坎坷,但是若能認命、知足,知道貧賤富貴皆由天,一旦遇到困苦、坎坷之事時,也就能泰然面對。人若能遇到危機而不恐懼,處處盡本分、盡自己的功能,其他則聽天由命安排、不卑不亢,這就是聖人之勇,也是真正的勇敢。
面對社會的現實情況,能安然處之,這也是一種勇敢的表現。每個人來到人間,各有各的業力,既來之則安之;雖有正報、依報的業緣,但是來到人間就應該面對現實,並且妥善處理一切境遇。
靜而能安
前些時候,有一群教育界人士前來精舍。他們向我提出許多問題,其中一項是:「您對社會的觀感如何?」我說:「心靜自然安。不管現在社會如何動盪,每個人若能把心靜一靜,怎會不安定呢?」畢竟,此地還有許多默默行善的人;不要因為少數人的叫喊、爭吵而惶惶不安,更不可盲目跟從叫喊,導致整個社會動盪不安,這是身為現代國民應有的觀念。
人人要勇於面對此時此刻的環境,並且盡量發揮自己的功能,使我們的社會更祥和、更進步!所以,社會祥和與否,決定在我們是否有「既來之則安之」的勇毅心態。
做人應具備寬大的心量,將佛陀教育我們的「四無量心」——慈無量、悲無量、喜無量、捨無量,應用於日常生活中。待人接物若能處處寬容,心自然不會有壓迫感,更不會有彼此對立的現象。
現代社會,就是缺乏這四無量心;若能將「慈悲喜捨」建立在人人心中,我們的社會就會很祥和。
原刊於《生活的智慧》,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