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 Jan 03 2025 23:59:59

劉霞奔向自由 仍然緊戴口罩

這種違法行為持續8年,是毛澤東式的後延政治株連、迫害。劉霞之夫劉曉波因追求憲政民主、擬草〈 0八憲章〉,被指為「煽動顛覆國家政權」判刑11年。他即使是「罪犯」,劉霞不應被株連。

劉霞於10日離開北京,飛往芬蘭轉赴德國柏林。這是她的「7‧10重生」,生命旅程的「再出發」;在自由的社會生態,她將留下人生彩霞。

劉霞獲准赴德國,是以治病的名義,其弟劉暉未獲准陪同照料。他被視為官方「牽制」劉霞的「人質」,要是劉霞高調接觸傳媒「亂說亂動」,他可能因被強加的「詐騙罪」而重入牢房。不管他的命運如何,劉霞奔向自由諒是不歸之路;到了德國之後的一段時間,或將緊戴口罩,避免出聲。

劉霞以「無罪」之身被軟禁8年(2010—2018),突然在李克強訪德時獲解脫,涉及的因素似有跡可尋;而劉霞失去人身自由涉及的體制弊端,則頗值得探索。本文試析這兩個話題。

「脫北」前的劉霞。(德國之聲網絡圖片)
「脫北」前的劉霞。(德國之聲網絡圖片)

無罪之囚徒 7‧10重生

受丈夫劉曉波政治事件牽連,劉霞被變相軟禁。這幾年政局左轉,她受到的監控更苛嚴,精神處於崩潰邊緣。

她的「7‧10重生」,涉及西方政府、NGO和全球文化人的人道關懷,也關乎國際政治的變化。

西方的人道關懷和援救,有長時間的積累。援救的最大理由,是她並無涉嫌犯罪,北京官方亦沒有稱她是「罪犯」,卻自2010年起被監視居住,這是官方違法、侵犯個人的自由。

聯合國的人權事務高級專員辦事處(日內瓦)、德國總理默克爾和前總統高克等,一直呼籲恢復劉霞的人身自由,讓她外出治病。近幾個月,他們的人道援救更為進取。

7月4日,人權事務高級專員辦事處發表人權專家關切她健康狀況的聲明,表示「對有關劉霞健康狀況惡化的報道感到不安。據報道,她被局限在一個不為人知的地方,並遭受著嚴重的心理困擾。」

聲明提到「劉霞既沒有被指控進行過任何犯罪活動,也沒有被指控犯有刑事罪」,北京當局應讓她「自由地在任何地方尋求醫療和心理治療,包括在中國境外」(註1)。

在此聲明發表前,美國筆會中心(PEN American Center)發起文藝界共同行動,呼籲北京停止對劉霞的軟禁。參與者有《紐約三部曲》作者保羅‧奧斯特(Paul Auster)、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庫切(J. M. Coetzee)等。

在今年的上半年,德國與紅色中國(紅中)的人權對話,亦持續展開。

中歐新對話 抵制貿易戰

7月9日,李克強總理與默克爾總理在柏林會談,發表的公報雖著墨於經貿合作、維護多邊主義、反對貿易戰;但相信有人權方面的對話、磋商。李氏在記者會上曾表示,會以人道原則,就人權個案展開對話。

默克爾對紅中人權狀況的持續關注,對推動改善人權的強烈訴求,對邀請劉霞赴德治病的表達,應是催化「放人」的一大因素。

在北京「雲端」,總書記主導外交活動的重心,在美、俄、東北亞和上合組織,總理則偏重歐洲和東盟諸國。

先後的總理溫家寶、李克強,扮演對德外交的進取性角色,與默克爾相處融洽。對於社會事件、緩解官民緊張關係,他們相對比較開明、寬鬆。在這次「放劉霞一馬」的決策中,李克強或有進諫之力(註2)。

李克強官式訪問德國,與默克爾一起檢閱儀仗隊,兩人均滿面笑容。(網絡圖片)
李克強官式訪問德國,與默克爾一起檢閱儀仗隊,兩人均滿面笑容。(網絡圖片)

須爭取德國 似有小讓步

德國、歐盟與紅中的人權對話,小有進展,關乎國際政治變化特別是中美貿易戰的激盪。

特朗普不按理出牌,到處樹敵,直接與北朝鮮談「棄核」(註3),又打貿易戰,使紅中有強化與歐洲對話的「策略需求」。

此外,幾個月前北京「雲端」提出「人類命運共同體」口號,聲稱「中國方案」和「中國智慧」引領全球治理,受到歐、美冷遇。紅中更迫切增強在歐洲的外交遊說,其中與中歐、東歐諸國的對話論壇,推動「16+1合作」;對歐洲領軍者德國更有「深耕」,想在深入「耕耘」中緩和與歐洲的關係,增加反單邊主義、反貿易戰的助力。

在反擊美國、遊說歐洲維護「世貿框架」的宏觀策(戰)略之下,在力圖創造與歐洲的新外交格局中,紅中對人權談判讓一小步,可謂芝麻小事。

無任何罪嫌 陷囚徒困境

劉霞被軟禁8年,暴露「一黨領導」體制的弊端。首先,是社會沒有真正的法治,缺乏制約權力的有效制度。

在各級當權者集權之下,家長意志或地方長官意志高於法律、司法;法定的司法程序,常因「政治需要」而消失。

執政黨主導制訂的刑法,有「罪刑法定」原則;刑事訴訟法規定,罪與非罪由法院裁決,未經法院依法裁決,「對任何人不得確定有罪」(第12條)。劉霞沒有任何罪嫌,未經任何司法程序就被監視居住,實是被剝奪人身自由。

這種違法行為持續8年,是毛澤東式的後延政治株連、迫害。劉霞之夫劉曉波因追求憲政民主、擬草〈0八憲章〉,被指為「煽動顛覆國家政權」判刑11年。他即使是「罪犯」,劉霞不應被株連。

後延式監控 毛模式翻版

毛時代的黑五類(地、富、反、壞、右),受關、管、殺的鎮壓(註4),妻子、兒女等家屬也受歧視或迫害,每有政治運動往往成為「鬥爭對象」。例如,1964年的農村「四清」(社會主義教育運動),地、富及其家屬備受折磨。當時任中共陝西省委第一書記的胡耀邦另有「看法」:「土改時確係地富成分,但幾經滄桑,現在剩下孤老殘疾,生活相當貧困。」(註5)他認為,不應再把他們重劃為階級敵人。這是尊重事實的人道情懷。

這幾年,官方強調「講政治」、編造「敵對勢力」,又回到毛的「狠鬥」之路。在「敢(強)亮劍震懾力」的口號下,對劉霞的後延監控,是毛「階級鬥爭」模式的翻版。

放劉霞一馬 三者有默契

接近劉霞的國際獨立中文筆會會長廖天琪,接受德國之聲訪問時說,劉霞是北京當局的「一枚棋子」(註6)。在局外人看來,「棋子」背後還有無形的遙控之手。

「放劉霞一馬」之舉,是紅中與德國對話中的妥協,必有雙方與劉霞三方都可接受的默契:低調化取向(勸阻劉霞勿高調揚聲)。

「7‧10重生」的劉霞,諒能耐住寂寞過一段「低調」生活。

我有此判斷,涉及兩個因素,一,她還不是真正的、完全的「自由人」,「老大哥」無處不在的恐懼,仍未離去;二,她並非「政治人」,還缺乏關於自由、人權、民間社會的宏觀視野。

小說《1984》中的「老大哥」式監控和社會恐懼,給被軟禁者的創傷沉重。劉霞雖已踏足於德國的自由土地,但「不能亂說亂動」的政治陰影,仍不可能消失。

2017年7月20日,在〈思維漫步〉發表之拙文〈官方有四自信 何不放行劉霞〉,有這樣的判斷:

「從多年電視採訪談話及其他研究載體判斷,劉霞不是『政治人』,看不出她對政治話題的濃厚興趣和辯才,她是喜歡寫詩的女性、深愛劉曉波並支持理性的社會抗爭。」

劉霞對現實政治不甚了了、更不熱中於政治活動,軟禁8年的資訊隔閡,是她需要修補的「視野斷層」。

BBC為劉霞、劉曉波特輯配的一幅關於《1984》的漫畫。《1984》是英國作家奧威爾(George Orwell, 1903-1950)的小說。
BBC為劉霞、劉曉波特輯配的一幅關於《1984》的漫畫。《1984》是英國作家奧威爾(George Orwell, 1903-1950)的小說。

脫北後補課 建立新視野

對剛「脫北」(脫離軟禁地北京)的人來說,先治病、休息,既是生理、精神層面的需求,也是對「默契」的承諾。

在休養生息中好好「品嘗」德國「免於恐懼的自由」,並逐漸了解、體認現代化文明社會的自由和人的尊嚴,是人生有意義的「補課」。

在「補課」後,如果能走出「老大哥」式的政治陰影,盡一份為民請命的社會責任,理性地為民間社會和弱勢群體發聲、維護人權,正是生命旅程「再出發」的意義。

註1,https://www.ohchr.org/CH/NewsEvents/Pages/DisplayNews.aspx?NewsID=23322&LangID=C

註2,溫家寶論借鑑 毋忘歷史悲劇, http://www.celebritiespress.com.hk/01120503.htm

註3,美朝元首會談 抹掉CVID,灼見名家2018.6.22。

註4,和尚打傘狂潮 紅色恐怖災難,灼見名家2016.10.7。

註5,張黎群等:《胡耀邦傳》,人民出版社(北京,2005),頁364。

註6,德國之聲(柏林)2018.7.10。

本文原載信報〈思維漫步〉專欄,作者修改、補充後授權本網發表。

劉曉波、劉霞系列:

1. 索爾維格之歌 祝劉曉波吉祥,灼見名家2017.6.30

2. 為零八憲章 獻出了生命,灼見名家2017.7.14

3. 鬼門關打鞦韆 劉霞渴望自由,灼見名家2017.7.28

4. 劉霞奔向自由 仍然緊戴口罩(本文)

丁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