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學生的舞台

儀式雖已完了,不過我們已播了種子在他們的心——學校的事就是他們的事,這叫歸屬感。
今年是學校65周年紀念,照慣例也要舉辦校慶活動慶祝一番。有老師擔心活動會是勞民傷財,還問:「為什麼要慶祝65周年?活動的目的是什麼?」好問題!提醒大家去思考當中意義,不為舉辦活動而做活動,而是有目的而為。
 

全犧牲,真愛人,常喜樂

 
首先,在65周年紀念之際,正好教導學生感恩及慎終追遠的品德。六十五年前,曹立珊神父在調景嶺建校照顧失學兒童,是無私的奉獻。多年來,學校經歷很多變化,但仍以雷鳴遠神父的「全犧牲,真愛人,常喜樂」精神為動力,全體師生努力追求卓越。因此,由鳴遠中學畢業的中史科老師向學生介紹雷鳴遠神父的生平及其貢獻,及講述鳴遠中學的建校歷史及發展。老師提醒學生要珍惜現在所擁有的一切,相比六十五年前,現在學校的設施和環境相當不錯,學生應把握機會好好學習。而且學校曾經得到很多人的努力貢獻,大家應盡力去維護它,這是給予學生責任感,培養他們承擔精神。
 
另一方面,要把活動賦予意義就是讓它成為學生的舞台。就以12月18日學校舉行65周年感恩祈禱儀式為例,從開始策劃時便想着如何把學生融入活動中,讓他們感到祈禱儀式不只是學校的事而且是他們自己的事。我們以祈禱儀式作為一個平台,大家的共同目標是辦好祈禱儀式,在這目標下所有學生各施其職,良好的團隊便順利建立了,而當天便是他們一展身手的機會。
 

歌聲迴盪心境安詳

 
究竟學生有何職責?當天,修讀旅款科的學生負責接待嘉賓及茶會的款接工作,學生們一改平日的隨便神態,變成彬彬有禮的模樣,可見他們可塑性十分高。原來他們早兩天已到教堂佈置場地及綵排,包括在接待處為嘉賓配戴襟花,引領嘉賓進場,為嘉賓和同學送上小食與飲品等。另外一組學生是制服團隊的成員,有紅十字會青年團、民安隊少年團及海事青年團的成員;他們威風凜凜的在步往聖堂沿途站崗;看他們畢挺的制服及雄糾糾的站姿,盡顯他們平日嚴謹訓練的成果。第三組是歌詠團,當日悅耳的歌聲在聖堂內迴盪着,使人感到心境安詳。
 
歌詠團是最早於9月開始練習,初期是每星期一次午膳時間練習,到後期則每星期幾次練習,12月初他們還帶領全體練習聖詠。歌詠團的學生亦由最初羞澀的樣子到後來投入地高聲歌唱,可見他們下了苦工。令人欣慰是學生除了練出好歌喉,還培養了毅力。第四組是禮儀舞(禮儀舞是配合宗教禮儀,以舞蹈侍奉讚美主)的學生,她們束起長髮,穿上一襲長白衣裙配上七種不同顏色的彩巾,面上掛着甜美笑容純熟地跳出優雅舞歩,表現令人欣賞。第五組是學生司儀,雖然她平日較少言,但她當時發音清晰,表現有自信,具有大將之風,相信她必經多番練習。第六組是誠心禱告的學生作信友禱文,他們認真地作禱告,字字鏗鏘,叫人聽了感到平安。
 

學校的事就是他們的事

 
第七組是學生領袖,他們用了不少心思與時間製作玻璃畫及尋找有代表性的物品作奉獻;他們舉止大方,不愧為學生領袖。最八組是學生攝影團隊,他們穿上隊衣風褸,耳朵配戴對講機耳筒,手拿相機及錄影機拍攝珍貴的畫面,其形象及技術比美專業攝影團隊。最後一組是其他的學生,他們雖然不屬上述各組,但是沒有了他們投入一起詠唱聖詠又怎會完美呢?就是因為他們的參與,這才是全校一起做大家的事呢!
 
儀式雖已完了,不過我們已播了種子在他們的心——學校的事就是他們的事,這叫歸屬感。同時他們亦體會到學校活動便是他們的舞台,凡事只要努力用心勤奮練習,定必可取得成果;而老師亦會繼續以愛與學生同行。
 
(圖片:作者提供)

梁鳳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