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3月25日前後
第四次返港,只攜五歲的兒子同行,蓮達在家中照顧未滿一歲的女兒。是次返港目的有三:其一是為《青蜂俠》做宣傳,其二是找拍戲機會,其三是幫他母親辦手續移民美國。
兩年半前成立的無線電視,及其旗艦綜藝節目《歡樂今宵》,正渴求任何有助收視率的內容,麗的電視的《金玉滿堂》亦然,《青蜂俠》年半前已開始在香港及東南亞播映,李小龍以《青》劇第二主角身份返港,當然被兩個電視台追捧,他亦藉此機會,展露他在美國已令人嘆為觀止的身手。4月16日的《華僑日報》和21日的《香港電視》周刊(128期),便有介紹他的專文,《華僑日報》更登有他與世叔伯石堅、邵漢生等晚宴的照片。李小龍在美國由西雅圖時期已累積的電視經驗,今次訪港之行便大派用場。至於截拳道,他似乎沒有刻意提及。
在此之前約五年,香港動作片已成功轉型,由《如來神掌》模式轉到國語刀劍武俠片,如《虎俠殲仇》、《大醉侠》、《獨臂刀》、《龍門客棧》、《鬼見愁》等等,然後開啟較《黃飛鴻》系列更勝一籌的新派拳腳片潮流,如《龍虎鬥》和《報仇》。李小龍是次返港適逢其會,剛好在這新派拳腳片的起步點。他遂積極通過朋友尋求與邵氏接洽(嘉禾尚未成立),包括正在邵氏當龍虎武師的好友小麒麟(陳玄宗)、女星薛家燕的母親和導演張徹的朋友。最後,邵氏只給他一份新人基本演員合約,似乎全不理會他在荷李活的資歷和他的還價方案,李小龍惟有按兵不動返美。此時,亦剛巧是鄒文懷帶隊離開邵氏之際。
1970年5月
李小龍返美後不及一個月,嘉禾影業公司在香港成立,草創者鄒文懷、何冠昌及梁風等都是邵氏前高層(早在4月1日已離職)。而曾是1950、60年代香港影壇主力之一的國泰/電懋(國際電影懋業,與光藝和邵氏同是南洋華資),此時已全被邵氏取代,一年後便正式結業。臨別秋波,國泰將其牛池灣的片廠轉讓給嘉禾,讓它即時在香港有一個具規模的製作基地,可與邵氏較一日之長短。一批前國泰、邵氏和粵語片的幕前幕後工作人員,包括導演羅維、徐增宏、王天林等,和演員張冲、喬宏、張翼、田豐、黃宗迅等,亦相繼加入或以合約方式為嘉禾效力。
李小龍返美後,旋即在斯禮帆任編劇和監製的電影《春雨漫步》(A Walk in the Spring Rain)擔任武術指導。
1970年6月
背部受傷,需時六個月康復。在這復元期內,李小龍將其武術心得做了筆記,放入他的五至八大冊筆記簿(活頁文件夾)內。這些筆記簿,其實是他從中學時期已開始做的讀書筆記,當中包含了從各處搜集到的嘉言雋語和圖像,包括各式武術、做人處世哲理、養生、賺錢門徑等等,他生前並無打算出版成書。
這些筆記簿成為他死後由蓮達屬意、1975年黑帶雜誌出版The Tao of Jeet June Do(《截拳道之道》)一書的基礎,此書已譯成八種語言,20多次印刷,風行三十載至今。但由於出版倉促,初版時沒有明確註明這些筆記的原出處,遂成為指責李小龍抄襲之口實。出書者雖非李小龍本人,但他生前在公開場合中引用這些雋語時(例如有關水的理論,摘自柔道經典Higher Judo: Groundwork,1952年初版),亦從不說明出處,導致不少人以為這些都是他自創的,傳媒錯誤報道時他亦無主動解釋(但他對中國功夫和空手道的分野是非常執着的),這頗有誤導之嫌。
為了治理背傷,李小龍自此至終,便需定時注射消炎藥可的松(cortisone),這是皮質類固醇的一種,與禁藥同化類固醇(anabolic steroid)不同類別,後者是現代職業運動員的禁藥之一,其功效是可增強體型和在運動場上的表現。到目前為止,尚未有文獻證實李小龍有用過任何、包括同化類固醇的禁藥。
(待續)
圖片:作者提供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