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的「勤勞」價值觀

人生有不同階段,勤勞不可盲目,需要考慮各階段當下自身的不足和發展需要,以恰當定出投入勤勞的程度,做到身心平衡的效果。

新的《價值觀教育課程架構》(試行版)公布,9種首要價值觀和態度為日後的價值教育工作提供了指導方向。然而,價值觀之建構過程複雜,如何提升價值觀教育的質量仍需要社會各持分者共同創造。筆者以教育教練學推廣者的角度,認為價值觀的演繹和學習必須精細具體及準確,且切合情景。否則 ,籠統或具偏差的價值觀理解,將影響學生和同工的思考、決策、溝通和相應實踐。

「勤勞」是最新架構中新加入的價值觀元素。今天學生生活和教育工作壓力普遍為大的情境下,筆者認為教師及家長須更小心恰當地讓學生明瞭如何健康勤勞地生活 。至於筆者為何強調健康,是因為教育教練普遍相信:「凡事極端是問題之結」。在思維及行為模式上,過於膨脹或忽略均是不健康的現象。

C.S Lewis經典著作《四種愛》提醒着我們:愛,從它膨脹為神的一剎那開始,就會淪落為魔。《詩經》教人敦厚,但過於講究顯煩瑣,過於迷信顯愚昧。至於如何健康勤勞地生活,筆者建議結合教育教練學當中的一些思路,從以下向度探討:

一、有無過於醉心或忽略過度勤勞帶來的後果?多大程度的勤勞才恰當?

今天,人們生活範疇眾多,我們必須有意識地,主動反思自己在各種層面當如何勤勞,並在當中作調節。筆者年中課外活動遇上一名中三女生,雖然她在活動初期顯得不投入,不太願意付出,但實情是她每天放學後需準時去買餸和煮飯,以履行家庭責任和滿足媽媽的期望。

這位學生不是不勤勞,只是專注了家務,忽略其他面向。以這位學生為例,教師和家長應肯定其堅毅的表現 ,協助她與家人調適時間投放的比例,把其在家中勤勞表現的美德和能力,轉化到學習或其他她忽略的層面。

筆者認識的香港教育同工普遍亦十分勤勞。但我們會否過於醉心於科目教學的效能,而忽略環境氛圍的設計、全方位學習活動的規劃;醉心於培育學生表達,卻忽略學生的觀察和聆聽、配合他人的能力;醉心於投入教育事業,而忽略自己的人際關係發展及身心社靈健康,甚或退休後人生?人生有不同階段,勤勞不可盲目,需要考慮各階段當下自身的不足和發展需要,以恰當定出投入勤勞的程度,做到身心平衡的效果。

二、勤勞對於我希望達到的目標有何重要?

勤勞者不計較付出,相信美德美善,終為自己以至國家及世界帶來正面影響。然而,目標和願景是勤勞理想的催化劑。故此,過程中應慎思明辨,積極思考自己希望在個人身心社靈發展中有什麼突破;對家庭、社會和國家有什麼貢獻,才較具目標方向及動力,持續勤勞地工作。

負責編訂課程架構的課程發展議會、價值觀教育常務委員會委員鄒秉恩校長,早前在電台表示,全世界年輕人有類似無目標和抱着僥倖心態的現象。筆者在最近一次青年義工計劃的評審中亦聽到不少參加者對社會其他青年有這種觀察。

教育教練重視現象背後的訊息,訊息背後的意義,意義背後的槓桿點。追問之下,評審中多位參加者告訴筆者,社會一般青年普遍感到迷惘,難以對未來有較具體和正面的想像。大家亦找不到一個安心信任的生涯論述作參考,故不敢下定目標或呈現着僥倖的心態。

筆者作為一位90後,雖已和他們有多個歲數鴻溝,但一定程度仍感同身受。回應這個現象,筆者建議教師和家長,一方面繼續多以年輕人的話語,讓青年人在認知和情感上,對未來社會、國家和全球的正面發展,有更多認識和想像。

另一方面亦應引領青年提升領導抗逆能力(Leadership Resilience):學習接受現狀,擁抱未知和不確定性,重燃個人力量和資源,為相對可知和設定的目標而努力。此外,提升管理變化(Change Management)的能力,導引學生對自身及環境變化的覺察能力,學習後設思維和建立反思的習慣。所謂「意之所至,能量遂來(Energy flows where attention goes)」,有了目標,學生才能知行合一地勤勞拼搏。

三、自封的勤勞,還是開放的勤勞?

勤勞也應經得起評估和審視。教育教練每次在促進學生和教師在定立目標和行動計劃的最後階段,定必提出一條有關影響評估的檢視問題,以讓他們檢視所作的決定會否為自己、他人,或從整體系統角度帶來不可逆轉的負面影響。過於自封的勤勞理解和實踐,不但脫離現實,亦對學生價值觀、身心健康、人際關係或生涯發展產生負面的潛隱影響,不利成長。

一人之力不大,需要協作之力。教師和家長在鼓勵學生欣賞自己勤勞的時候,也應多鼓勵他們去看看和聽聽別人怎樣實踐勤勞,從中借鏡學習。最後鼓勵他們後退多步思考,分析自己的勤勞耕耘能否立於家庭、社會、國家和世界,並能自我欣賞。

今晚是平安夜,也祝願勤勞一年的大家在2022年生活更幸福美滿。

吳文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