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兩周,公開試放榜的相關報道充斥媒體的大小版面。在本地中學文憑試(DSE)中取得七科5**的,媒體譽之為狀元;取得七科以上5**的,更被譽為超級狀元,而取得六科5**的就被稱為榜眼。由於近年來本地國際學校的數目大幅增加,加上一些直資名校及私立學校又相繼開辦國際文憑(IB)課程,故IB放榜也備受關注。在IB考試中取得45分滿分的亦會被譽為狀元,44分則為榜眼。這些狀元和榜眼們就讀什麼學校當然引人注目,而他們計劃升讀的大學和學科亦往往是媒體報導之焦點。
無論成績高下 追夢都是美麗的
一直以來,醫科是不少精英考生的首選。據報道,今年12位DSE狀元當中,就有10位計劃入讀醫科。他們立志學醫,有的是因為自小被醫學手術方面的影片所吸引,有的則受家人被病魔纏身的經歷啟發,有的更是因為自己曾患重病、得到醫生悉心照顧而被感召。這批狀元榜眼當中,亦有個別計劃修讀較冷門科目的例子。兩位來自直資學校的IB狀元,在家庭培育和種種成長經歷熏陶下,培養出自己的興趣和志向,分別計劃到海外修讀歷史和心理學。一位來自筆者任職之學校的IB狀元,則選擇到海外修讀戲劇和環境學(雙主修),追逐其戲劇夢想的同時,平衡興趣和工作發展兩方面的需要。筆者於下學年將轉到另一學校任職,感謝媒體也報道了該校幾位學生的升學計劃:其中一位DSE榜眼計劃修讀建築。另一位曾患抑鬱症的學生,在堅持和努力下,最終擺脫了抑鬱症的羈絆,雖未跨入DSE狀元榜眼行列,但成績也不俗。他更是立志成為一名幼師,希望有機會照顧同樣來自單親家庭的小朋友,並以自身的經歷鼓勵他人。每一位學生均有着一個獨一無二故事,在升學計劃上亦各有不同選擇,但其共通點是,他們都有清晰的志向(Aspiration)。Dr. Russell Quaglia 把志向描述為夢想配合實踐的狀態。無論成績如何,每個學生只要能按個人的能力及經歷,追尋自己的夢想,堅持努力,付諸實踐,故事都是美麗的。
啟發學生追尋夢想 教育最美麗的實踐
最近一部描述追夢和圓夢的港產電影《淪落人》,吸引了筆者首度兩次到戲院觀看同一部電影。故事講述了一個在工業意外中失去行動能力的中年漢子梁昌榮(黃秋生飾),如何發現他的菲律賓家傭 Evelyn(姬素‧孔尚治飾)希望成為攝影師的夢想,並以行動支持她實現夢想。而昌榮在支持 Evelyn 圓夢的過程中受到啟發,最終也成就了自己的夢想,是個美麗而感人的故事。作為教育工作者,如能像昌榮作為 Evelyn 的 Mr. Dream Giver ,啟發學生追尋夢想、成就夢想,那過程中我們也會有所啟發,而這互動的啟發過程,正是教育最重要而美麗的實踐。如筆者四年前於灼見名家的首篇文章中所述,Dr. Russell Quaglia指出,學校在引發學生的志向中擔當着舉足輕重的角色。可是他所做的調查顯示,只有34%學生認為教師了解他們的夢想。當然,那調查是於美國進行的,未必能反映香港情況。然而,這卻提醒我們,作為教育工作者,不要因追趕課程、功課,埋頭於測考、活動、行政等行常工作,而把教育中最重要而美麗的部分置之腦後。
最後,筆者希望藉此機會向大家交代一下。如上所述,我將於下學年離開現職學校,到另一學校擔當新職。筆者將暫別灼見名家,集中精力做好新工作,亦欲騰出時間去多了解學生,支持他們追尋夢想、實踐夢想,做學生的Mr. Dream Giver,期望將來能成就更多美麗的故事,並有機會與大家分享。
Still human still dreaming!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