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與同學談到自己的夢想,我也分享了我的夢想,就是當一位全職的三項鐵人。今年我將參加人生第八個 Ironman。過去五年,我迷上了三項鐵人這項運動,可是工作不容許我有足夠的訓練時間(理想的練習時間是每周有15—20小時,今年卻因工作繁忙而落得每周只有六小時的訓練),我也經常因訓練不足,勉強參加比賽而影響表現和成績。雖然每次比賽都辛苦地完成,但我卻享受整個過程。
喜歡運動,由跑步開始
上星期,我去了香港體育學院,與香港精英運動員見面,其中我認識了一位全職的三項鐵人運動員,他就是羅亮添 Tim。問他如何成為全職三項鐵人,故事從三歲開始。
Tim 與現時好多小朋友一樣,三歲開始習泳,不同之處就是他不是被逼的,而是自願,而且還要好喜歡,所以從小就主動接觸不同類型的運動。小學時學壁球和武術,中學時更加學習水球和舞獅。這顆喜歡做運動的種子,似乎早就埋在 Tim 身上,他發現自己與其他朋友不一樣,當他們喜歡看卡通片或娛樂新聞時,他就只看體育新聞,到現在最喜歡的電視節目還是逢星期六下午播放的體育世界 。
早在小學時期 Tim 已經認識運動員這個職業,當他升讀中學時更立定決心要成為一位運動員,而他亦坦誠的跟媽媽分享這個志願。很幸運, Tim 得到媽媽的支持,唯一的條件就是不能學壞。升讀中學後,學業運動難以兼顧,媽媽就要他選定一個項目發展。結果他就貪心的選擇了三項鐵人,那就可以同時繼續遊泳、跑步和單車三項運動。
站在起跑線上,人人平等,運動員全力以赴,做出最好成績!
Tim 為了測試他的能力,會參加一些水陸兩項鐵人賽。一次賽事之後,有位家長見到他的成績不錯,就建議他參加香港三項鐵人隊的選拔計劃。滿有信心的他就報名一試。就在2008年10月,他成功達標,正式加入香港隊訓練。到2010年轉為全職運動員,他的夢想已經實現了。不過那只是第一步。
當上全職運動員後,生活起了很大轉變,訓練強度和作息時間也改善多了。每星期由15—18小時的訓練增加至25—30小時。連飲食習慣也改變了,平時就會隨便吃,現在明白到怎樣的飲食習慣能加快身體的恢愎和提高運動表現。例如每次比賽時期他都會多吃一點碳水化合物跟白肉,因為三鐵是一個講求耐力的運動,碳水化合物能提供能量,白肉就比紅肉釋放較少乳酸。除了飲食,還會特別注意人身安全,做每樣事情都會考慮到會否危及自己身體,因為自己的身體就是最重要的工具,任何運動員也不希望身體受傷而影響表現。
雖然做一位運動員是 Tim 的夢想,但他也不諱言,要成為全職運動員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當中是要有犧牲的。首先是時間,因為經常出外訓練和比賽,少了時間與家人相處,更不要說朋友的聚會,當然只能缺席。其次,也是最實際的,就是財政方面的壓力,例如平日開支、家庭負擔、甚至退役後的生活等等。現時香港體育學院提供住宿和飲食,也有津貼,一向節儉的 Tim 都有儲錢習慣,也樂於穿上比賽時送的運動衫,不願意花數百元買一件衫。回想當初選擇當全職運動員,Tim 已經知道那不是為金錢而努力,而是為自己的夢想而奮鬥。
與他談到如何堅持,他說全靠家人的全力支持,他才能夠堅持到現在。可是作為父母,見到自己子女受傷,就一定會心痛。在他五年的全職運動生涯當中曾遇過一次嚴重意外,那是2012年10月的一次摔車意外,導致左手尾指失去活動能力。就在他住院一個月期間,父母曾勸他不如退出吧,不要再做運動員了。他當時第一個反應就是不可以放棄,他認為每位運動員都曾受過傷,最重要的是如何從挫折中重新站起來,這才是真正的運動員。他就是憑住一股雄心壯志,說服了他的父母,讓他可以繼續做他最喜愛的運動員。
從 Tim 的故事中,我感受到年輕的力量,同時也體現到運動的精神──盡力做到最好,不輕言放棄,Tim 的自信和勇敢也是從運動中建立出來的。
在體院的每一位精英運動員都有着同樣的特質,雖然他們的故事和背景各不相同,但他們都目標清晰、滿懷大志、擁有一顆無畏無懼的心,勇往直前。當上全職風帆運動員14年的阿輝(鄭國輝),就因為在電視機上聽到風之后李麗珊一句話「香港嘅運動員唔係垃圾」,就此立下決心成為運動員。
空手道運動員 Jimmy(李嘉維),就因為小時候與一班朋友玩票性質參加空手道,最後朋友們相繼放棄訓練,只剩下自己;更因為好勝心,眼見原本比他低級的師弟都爬過頭考高級試,於是繼續堅持,加上師傅鼓勵:「你拳頭好大,可以去打喎!」最終成為全職運動員。
阿棟(林新棟),18歲,划艇運動員,剛踏入全職運動員生涯,回想小時運動成績很差,體育老師還揶揄他,就因為這一團火,激勵他積極練習,發現原來自己可以的。
阿成(姚錦成),七人欖球運動員,7年全職:雖然未確定喜歡做哪一項運動,卻從小就立志踏上奧運頒獎台,於是倒過來嘗試不同運動,看看哪一項能做出成績來。到中五才認識欖球這項運動,誰知當時欖球還未成為奧運項目,叫他十分失望!2009年終於宣布成功申請七人欖球賽為奧運項目,皇天不負有心人,阿成的願望有機會實現啦!
Erica(方綺蓓),100米短跑運動員,運動細胞由太嫲遺傳給她,小學時已經很喜歡短跑帶來的速度感,雖然每次都拿不到奬牌,但每年都堅持參加陸運會。到中學時期,在老師鼓勵下堅持練跑,結果又跑得好成績,還成為全職運動員。
阿樂(張均樂),習空手道20年,以前認為運動只是一個夢想,誰知現在運動已成為他的職業,還可以讓他繼續進修,讀大學。他認為做任何事最重要是心態,而肯試才有機會成功。記得有一次在健身室操練,教練讓他試舉重,但那重量是他認為不能負荷的,但教練就跟他說:”Why not? Easy!” 憑住這個心態,他度過了一個又一個的難關。
教練鼓勵,隊友間的良性競爭氣氛,家人全力支持,絕對是專業運動員的重要支柱。
Tim 的聖誕願望是能夠參加下年的奧運,我在此祝福他願望成真!
後記
運動,其實好科學,所以運動員會定期做一些測試了解自己的狀態,以針對改善。我在體院接受了幾項測試,用科學的方法了解自己的能力。
以下就是我的結果:
其實,1—3項測試的結果,在我預期之內。只能說,要繼續努力!最開心的莫過於心肌耗氧量測試——這兩項結果,很難找到數據作對比。好不好,就見仁見智啦。我呢,就還滿意自己的表現。
原文刊於作者網誌,本社獲授權發表。
(圖片:作者提供)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