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警覺預防學生自殺

此文不是責備上述班主任,畢竟老師教擔沉重,面對學生甚多,很多情況亦不易判斷,且至今心情肯定不好過。我只是希望成人們都要面對悲劇的現實,努力為孩子把守生命關口。

9月、10月是學生自殺較頻密的日子,校長、老師在此段時間壓力最大。 在開學初,教學、行政工作忙碌的同時,亦要時刻保持高度警覺,以防學生輕生悲劇的出現。

筆者撰寫本文時心情至為複雜,一方面是悲劇一再發生,令人惋惜再三,大部分人亦選擇不欲多提;另一方面是作為教育工作者一份子,教育評論員之一,不得不反思近日事件,提出一些個人看法,希望能減少悲劇的發生。

提高對異常行為敏感度

舉周前一宗中學生自殺事例,說明警覺性的重要。據報載個案事主為一中六男生,事發前一天曾將數封信交予班主任。校方指他在中午將一個禮物袋交老師,並托其於翌日交3名同學。當時老師以為只是禮物,並基於尊重私隱沒有拆閱。至翌日早上校方接獲家長來電始覺事不尋常,拆開看時才發覺內容類似遺書,即派人陪同家長報警,及由老師陪伴其他親人坐警車四處尋找。至早上稍後時間,最終發現該生在某商場墮樓身亡。

如果以上描述是事實,可以假設事主,如同不少輕生個案一樣,是早有計劃,並在行事前安排後事。把個人物品分贈好友,或發出輕生訊息予親友,是較常見的現象。事主的班主任未知當刻有否想到,事主行徑的確不尋常:為何要老師把物品(禮物袋、書信)轉交同學?他們不是朝夕相見的嗎?為何要翌日?當中會否隱衷?基於私隱不拆閱,在一般情況下自然正確,但會否有絲毫疑點,可自行判斷,或找校內同事(例如輔導主任、副校長、社工)討論,研判一下。畢竟,在涉及生命事情上,私隱不是最重要的(另一情況是如知道學生被性侵犯,老師不會只重私隱而只是保密,定會力勸事主報警)。

家人溝通作把關

輕生前顯露的訊號,有時發出多次亦未被察覺,這和他們與家人關係較疏離有關。筆者一直主張,家長無論怎樣忙,一定要和子女每天保持聯繫,溝通。直接面對面交談,運用手機程式對話,內容不單限於學業,如功課、測驗、考試,而可涉及任何生活層面大小事。甚至沒有甚麼要緊事,只是陪伴子女。平日相互了解多了,子女有什麼異常行為,自然很容易察覺出來。家長平常對事物持較正面看法,生活態度積極、樂觀,在困難面前顯示願意面對,處理,以多種方法去解決問題,而非想法悲觀、單一、鑽牛角尖,子女在日常感染下,會較易培養樂觀的性格,及較高的理解能力。

在教師專業發展活動,以至家教會的研討上,筆者也建議不用迴避學生自殺的課題,特別是可提供真實的個案(隱去真名)作討論及反思。政府年前曾委託港大就學生自殺問題作出調查與提出建議,應已累積不少個案。撇開一些宏觀政策、機制上的改善之類,筆者認為當前較重要的是提供培訓機會,提高老師、家長的警覺性與敏感度。在遠水難救近火的情況下,期望能有切實的果效。

最後,筆者鄭重指出此文不是責備上述班主任,畢竟老師教擔沉重,面對學生甚多,很多情況亦不易判斷,且至今心情肯定不好過。我只是希望成人們都要面對悲劇的現實,努力為孩子把守生命關口。

曹啟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