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起動》的誕生
五月天,陽光燦然,我匆匆來到聖公會林護紀念中學,踏進偌大的禮堂內,滿眼是教師和學生,座中還有校長、文學界的有心人……
想不到,幾百人齊集此地,一起見證《教師起動》文藝雙月刊的誕生。
也許是講者的題目,對學生甚具吸引力,如此大型的發布會,實在不多見。
發布會的主持是潘步釗校長,他也是創作人,文壇的中堅分子。簡短的開場白後,陸續登場的三位講者,同是中文科老師,也是創作人──蒲葦、殷培基和陳志堅。專講的主題,離不開「文憑試」三個字。
蒲葦談《2018 DSE中文科的一些發現》,他從卷一「閱讀」說起,中國語文科加入指定範文後,古典作品的考材,備受注目,幸而考題並不難,令這一屆的考生壓力創新低。至於卷二「作文」,最多人選作的題目,也許就是「重遊舊地」,描寫舊地,抒發什麼感情,似乎書寫親情最穩妥,這是老師的貼士。
殷培基扣緊卷二,指出作文的祕訣,不外乎以下幾方面:
- 點題要快、立意需準
- 隨寫隨感、環環相扣
- 言情真切、說理恰當
- 刻畫人物、重視細節
- 描述心理、呈現轉變
- 道出啟發、提升文意
他還叮屬大家必須留意──寫作的三個要點,就是「用眼去觀察、用心去感受、用腦去思考」。
最後,陳志堅則以「走出寫作的憂鬱」為題,拈出三個錦囊:一是「生活觀察」、二是「閱讀名篇」、三是「刻意經營」,全是平日的工夫,盼同學多鍛練。
台上的老師,言者諄諄,未知台下的學生,可會緊緊記住?
幕後推手二三事
同樣坐在台下的關夢南先生,是《教師起動》的幕後的推手,他是香港著名的詩人,也是多本文學刊物的編輯。
認識關夢南,始於他的新詩,可是,正式的邂逅,卻與工作相涉。
話說22年前,我離開杏壇,無意之中,卻闖入課程發展處,一頭栽進修訂預科課程的漩渦中,先是更新《中國語文及文化》的文化篇章,然後是AL《中國文學》課程的革新,接着是設計新高中的文學課程……無心插柳柳成蔭,誤墮塵網中,一去幾近18年。
中國文學科的修訂,帶來革命性的改變,尤其是在教學內容方面,引入文學創作,新的嘗試自然引起很多討論,贊成的意見固然存在,反對的聲音亦不少。文學老師或懷疑,或擔憂,反應都在預期中……在修訂的過程中,我們不時向來自教育、文學、學術等不同界別的朋友,徵詢他們的意見。
就在新修訂課程敲定之前,我們舉辦了一個研討會「談校園文學──寫意抒懷」,邀請了幾位嘉賓,跟中學老師分享關於創作,以及推廣校園創作的經驗和心得,其中的一位,就是關夢南。那是2001年的1月!
及後,他還不時協助我們做教師培訓,擔任新詩創作工作坊、文學研討會的導師、講者。
日月流逝於上,人事幾許滄桑,又至2018年。
想不到十多年後的關夢南,仍鍥而不捨,為推動文學創作而努力!
為他人作嫁衣裳
大家都知道,關夢南有雙重身份,他是寫詩的人,也是資深的編輯,兩個角色並不相悖,亦可平衡發展。裁縫與穿衣人;創作者與被創作者亦可相互依存。
文學雜誌在文壇上,一直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除了推介各種文學作品,還是培育作家的園地。關夢南創辦文學雜誌的經驗,跨越40多年。他在70年代,便開始與友人合辦《秋螢詩刊》。
七、八十年代,是文學刊物的「流金歲月」,有《盤古》、《秋螢》、《詩風》、《70年代雙周刊》、《羅盤》、《素葉文學》、《大拇指》、《九份壹》詩刊、《八方文藝叢刊》等。可惜到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愈來愈商業化的社會,令創作的園地急劇地收縮。
1992年6月,關夢南接受了《星島日報》總經理香樹輝的邀請,編了一年多的《文藝氣象》,隨報附送,培養了好幾位出色的創作人,例如董啟章,《文藝氣象》正是他早期短篇小說發表的園地。
董啟章曾公開感謝關先生:「每天副刊的全版文學版,能讓一個全無創作經驗的新人每月發表一篇一萬字的短篇小說,分三天連載,稿費3,000元,不只在今天,在當時也是天方夜譚。」這樣的奇蹟發生了,而他也因為這機遇而開始了寫小說。一個小說家的誕生,背後不乏故事。
香樹輝離開星島後,關夢南又轉任《星島日報》學生報《陽光校園》文藝版編輯,歷時五年之久,不斷散播文藝的種子,造就的文青也不少,例如韓麗珠,當時還是個中學生,她也提起過每天下課後,經常翻閱《陽光校園》日子。
「別人說文藝無市場,我不同意,我認為文藝有它客觀存在的需要,這不屬於『象牙塔的思考』,而是通過整整十年──九十年代的實踐,而得知的事實。」關夢南斬釘截鐵地說。
「自九五年開始,香港詩壇又逐漸地呈現生氣,《呼吸》、《我們》詩刊的出現,各大專院校的詩社,網上與詩有關的網站湧現,大大小小的,不下二、三十個……」關夢南繼續說下去。
隨後,《作家》於1998年創刊,由香港作家協會出版。踏入千禧年,古劍創辦的《文學世紀》,於2000年4月面世,獲藝術發展局的資助,斷斷續續維持了好幾年。
談及《詩潮》,他指出「『詩潮社』成立於2000年11月,主要成員包括崑南、葉輝、關夢南,以及一批年輕的中、大學生詩人。」《詩潮》最初自資出版,後得藝發局資助,於2002年2月出版,至2003年1月結束,辦了一年,共出版了12期。
接着下來,關夢南與崑南、葉輝合作,得藝發局資助,於2008年3月出版《小說風》雙月刊,提倡閱讀風氣,尤其是閱讀小說。「我們相信,任何一個識字的人都應該讀過小說,都應該有自已的『心頭好』」。結果,辦了三年,刊出不少名家之作,然而銷路不佳,「最低紀錄,是賣出37本。」
談到這裏,大家都嘆了一口氣。
學生周報的啟示
總結以往的經驗,痛定思痛,吸收教訓後,關夢南又重新上路。
他不服氣,認為「文學應該有讀者」,尤其是中學生,絕不能忽視。談起《中國學生周報》,他一再強調「這份為中學生而編的報紙,可說是香港文化界的一個傳奇,出版了22年。」據說《周報》當年的高峯期,銷量多達25,000份,不能不說是個奇蹟。《周報》停刊後,《大拇指》又於1975年創刊,這份適合中學生閱讀的刊物,讀者亦不少。
關夢南希望可以從中學校園做起,以中學生為對象,辦一份雅俗共賞的文藝刊物。「香港有500多間中學,只要每間學校訂閱一本,便有500多本的銷路。也許,中學生的文學水平不高,但在老師的鼓勵下,他們仍然會看書……」
關夢南主編的《香港中學生文藝月刊》自2011年2月面世後,至今已出版了88期,除不斷獲得藝發局撥款資助外,還深受莘莘學子歡迎,讀者人數已逾4000。
由於《中刊》的成功,關夢南開始關注小朋友的需要。「有小學老師告訴我,小學生也會創作啊,可惜苦無發表園地……」結果,為了提升小學生的閱讀及寫作水平,他毅然決定自資出版,在2012年的11月,《香港小學生文藝月刊》呱呱墜地。這本以小學生為對象的刊物,最初不斷的虧蝕,艱苦經營了好幾年,近年的收支,才遂漸得到平衡。「直到今天,幾乎每天都收到家長來電訂閱。」
只要有夢想,凡事可成真。是耶?
除了主編《小刊》和《中刊》,關夢南又心思思,想為「文青」度身打造一本雜誌。《大頭菜文藝月刊》於2015年9月創刊,得到大部分文學界朋友的支持,捐款的捐款,訂閱的訂閱……書寫的人,不收稿費之餘,還訂閱多份,送給身邊的朋友。
「遺憾的是,現在很多年輕人喜歡寫作,卻不愛閱讀,『寫而不看』,靠他們訂閱,簡直是緣木求魚……」談及這個現象,令人唏噓不已。
自去年起,他調整了雜誌的編輯方向,以熱愛文學的高中生為對象,現時的《大刊》,約有500個訂戶,其中四分之三,就來自中學校園。
吹響文藝的號角
關夢南主編學生雜誌多年,寫作的多是學生,偶爾有中文科老師投稿,但數量的確不多。「中文科教師其實寫得不錯,可能是教務繁重,壓力太大,一年沒見幾篇……」
他在去年底,在臉書上提出倡議:「中文科老師是一座睡火山:學者、作家和詩人多不勝數……只需十分之一人團結起來,辦一份文藝月刊,相信必定令社會側目。聲音還不只於此……我粗略計算過,僅需1,000訂戶,即可自負盈虧,所有雜務由學生文藝團隊負責,不會增加教師任何額外工作。這座睡火山願不願意爆發呢?有沒有機會獅吼呢?一切你們說了算。坐言起行,首先要組織一個最少20人(愈多愈好)的編委會,再選出執委會,以後的瑣碎工作就全部交由我們辦。你或無意,但請把這消息傳出去……」
想起聞一多的《一句話》:「有一句話能點得着火」。
關夢南這段話,點燃引爆了中文科老師這座睡火山。不到一天,就有數十人按讚、分享,更有老師在帖下留言,主動參與,其中包括蒲葦、陳志堅、殷培基、司徒俊樂、邱銘熙……
關夢南一呼之下,幾十位老師紛紛響應,加入編委會,籌辦這本屬於教師的文藝刊物。不到半年,《教師起動》出版了,吹響了文藝的號角!
「香港不是沒有作品,是沒有讀者,沒有人氣。只要文藝刊物遍地開花,景象自然會煥然一新!」關夢南一貫的觀點,從沒改變。
他坦言「就文藝閱讀人口及寫作人口分析,香港仍然有一未死的板塊──中學師生,其中又以中文老師最堪寄望。」
在《教師起動》的創刊語中,他也明白道出「香港辦雜誌難,文學雜誌更是票房毒藥」沒有天時、沒有地利,幸而有的是「人和」──「大部分的中文老師凝聚起來,卻是一股沒有人敢輕視的力量。」更何況,「老師的背後,還有數不清的學生」。
創刊號淡黃色的封面上,觸目的是「初心」兩字,正如司徒俊樂在「編者的話」寫着:「流逝的不只青春與時光,更是我們的『初心』──那份對中文的熱愛。」在末段,他接着說:「重新執起創作的筆,以筆尖劃出火花,把流逝中的初心重新點着。……我們不願初心在忙碌中消逝,但願你們看見,我們的夢。」
教師起動,能帶來些什麼?邱銘熙寫道:「只要教師願意寫,學生便樂意讀,當中定有某些學生,被老師感染,從而激發起創作慾望。」
陳志堅提到「由於社會氣候僵化,語文老師受着不同的壓抑與期許,驅使語文教學變質與異化」,同時他也道出:「如果我們樂意再次尋回文學的純粹,以寫作作為我們中文人的生活出口,那麼,教師們請提筆,在一葉知秋的生活品味中,描畫教師們曾經享受的寫作樂趣。」
殷培基告訴我們:「今天,《教師起動》創刊了,希望喚起更多學界的關注,更多中文老師的加入,由我們一班走在前線的中文老師,起動文藝力量,鼓勵老師和同學們一起投入寫作、欣賞文學。青春,就是堅持。誰都偷走不了。」
四篇「編者的話」,中文老師發自內心的呼籲,是何等的真切!
正等着大家的回應。
但願這群熱愛文學的教師,能「找到集文藝和教學並重的出路,且在路旁植滿繁花,盛開各種注滿生命力的欄目,談古典、說當代、賞詩詞、寫遊記、論電影、好音樂、書文藝,開一路『文學之夏』。」
我相信,只要肯堅持下去,不管晴天、雨天,明天也會是美好的一天!
始於藝而及於人
十年前在《字花》的訪問中,「書寫的人」關夢南曾引用周作人的詩句:「低頭只顧貪遊戲,不覺殘陽上土堆。」而他說「『遊戲』就是詩」。
我想,對關夢南來說,當下的「遊戲」,也許就是「辦雜誌」。
他又說:「一個人不懂得生活,很難想像會有好詩,所謂『始於藝而及於人』,『藝』易學而『及人』難。『及人』其實就是『生活』最後的完成。」
多年來,關夢南寫詩,也辦過多本雜誌。一路走來,他身體力行,除了創作,還致力於推動文學教育,對於校園創作的推廣,亦不遺餘力。
今時今日,同時出版四本文學雜誌,也許就是「始於藝而及於人」。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