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香港學在大學內外培育Leadership

「領袖學」也不是只「教」就成的,而是需要實踐、重重覆覆的實踐直至成為一種本能反應(80年代初九七問題時,鄧小平對黃麗松和馬臨說,政治人才像游泳,要在大風大浪中鍛煉)。
據說,中大李國章做校長時,有一次去新加坡訪問,看到新加坡着意系統化訓練領袖人才,有專門的 Leadership Training 課程,很成功,源源為公私機構供應領導人才,回來耗資特設一個 high-power 的 Leadership Development 的課程,給中大的優秀學生選讀,目的之一是重點培育他們成為公私機構的 AO 和 Executive Trainee 級領袖人才,將來領導社會。
 
中大這課程除了學分,還有很多港內外實習和參觀機會,每年很多人報讀,但很少學額。2007年,負責人一之的哲學系系主任張燦輝教授說他請了關信基和盧景文各自演講一堂,也請我講一堂,向這班學員講政治領袖文化(Political Leadership Culture),任由我自訂課題和內容,隨意天馬行空天外天。
 
我大叫一聲,一口應承。
 

香港急需一個大泳棚

 
從我的香港學的古今中外政經社會人文全景觀而言,Political Leadership Culture、Leadership in General、Entrepreneurship and Leadership 等等都是低層次的應用性,怕的是沒時間預備和沒時間講。這些名詞每個字都可以自成一科。「領袖學」也不是只「教」就成的,而是需要實踐、重重覆覆的實踐直至成為一種本能反應(80年代初九七問題時,鄧小平對黃麗松和馬臨說,政治人才像游泳,要在大風大浪中鍛煉)。
 
香港急需的是一個大泳棚——一所貫通古今中外大異大同、承載中西百多年在這裏交流、融會、碰撞和沉澱、轉化的領袖人才研習所(Leadership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stitute)之用。
 
那年之後,我以香港學為出發點和切入點又一年一次上了幾年課。從第一年開始,我自由構思 Leadership 的基本 Ideas and concepts, topics and issues,以大學生中的精英的精英為對象,因應中大課程的目的和香港社會的需要,再聯繫香港的百年歷史和現在的政治文化,比較中西方千百年的 Leadership 文化,以至教育改革和通識教育。
 
我不避「外行」疏漏之弊,從社會現實出發、一人從無到有自主創新構思,自得其樂中,一個以香港學培育公私機構及企業的 Leadership 的領袖人才研習所(Leadership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stitute)的主要內容、粗步輪廓和取向,漸次浮現。
 

中外古今領袖人員類型評析

 
董建華、彭定康、曾蔭權、梁家傑、孫中山、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李登輝、連戰、馬英九、陳水扁的 Leadership(可以大略分為「建制位置、ascribed」和「建制外自成、acquired」兩種類精英/領袖)【兩種各有各的重心取向、個人品性和形勢處境,長短期起伏、際遇和成敗得失,大同小異、小同大異。佛陀釋迦牟尼是「由建制位置到建制外自成、acquired」精英精英/領袖;耶穌是「由建制外自成、acquired 到建制位置」精英/領袖】。
 

領袖/領導定義

 
「自領者、人領人者」(自覺反省,為自己領航或替別人領航,獨自或一起走過時空、文化社會歷史,無愧一生)【來自大眾、高於大眾的精英人傑,俯仰天地、出入生活,為己為人為天地立意立心;樂於、善於出入天地初開以來的永恆混沌,在現存自然應然的大環境的順逆之間,感悟自然規律和人際規律,掌握軟硬虛實矛盾的對立、轉化和超越,化為本能,後知後覺和後發,在前在後帶動群體大眾進行、完成自然應然的大環境的運作、改造或更替,得失成敗都接受,個人坦然和感恩,與天地遊】。
 

領袖/領袖的節奏與timing

 
「後知後覺和後發先至(終底於成)」(當領袖/領導以為「領袖/領袖的應該是先知先覺、終底於成」時,可能開始誤入歧途。)【毛澤東給「領袖/領導」的定義——人先知先覺、全知全能全德,帶領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走過時空、文化社會歷史。毛澤東忘其所以、不知所止,似陷入神話時期的領袖觀,但加上「科學意識形態」和機械辯證觀;以人充神,自己做神、全民封聖(「六億神州盡舜堯」),走火入魔。他以為「領袖/領袖的應該是先知先覺、終底於成」,於是「為天下先」,主觀唯心取消五十年代的「新民主」,斷而創新反右「陽謀」,再超越中國和人類的客觀條件發動大躍進和文革,最後變成亙古未有的虛妄,把失敗當作勝利,天天高叫勝利、偉大光明正確的領袖萬壽無疆,走向晚年】。
 

領袖定義與「人類存在處境」

 
環繞人類和自然的「混沌虛實」中的永恆課題,建制內外精英和大眾的互動、出入各種存在處境、探索未知和而成歷史。
 

領袖/領導的不同歷史時期

 
先民神話時期、原始宗教時期、部落宗族時期、農牧社會時期、神學宗教時期、漁農牧時期、皇朝神權時期、商工社會時期、工業社會時期、現代和後現代。
 

現代領袖的「混沌虛實」中的角色

 
實務和思想的「辯證統合者」(回到「非文字文明」和「文字文明」交界對流)【打破現成概念分類和再分類,「快閃」分類,但「後現代」史學、社會學和音樂文學藝術一個主要潮流是拒絕「分類、分段、類型化」,近乎走向虛無主義,自我消失缺席】。
 

政治領袖人物的「十要」

 
(1)感性全接觸「前文字文化」和「文字文化」之間的混沌「現象現實」,以之為應然、必然和偶然常態;
 
(2)理性辨識混沌的「現象現實」中的多層次矛盾和合情合理的均衡狀態;
 
(3)因應主客觀現實,確立多層次矛盾互動、互生和互斥的能量,凝聚成獨立、完整實體性(entity),分類成類(Categorization);
 
(4)以文字及非文字方式表述、紀錄和傳播,形成系統,「有諸內、形諸外」,自覺名實異同、一致或差距;
 
(5)俯仰之間,立心立意,放眼另一種合情合理均衡狀態的「願景」(vision),自覺新舊的異同和斷續的程度,及其原由;
 
(6)因應主客觀的目的和資源、策略和方法,組構配套的軟實力及硬實力系統,虛實相應,自成自足體系;
 
(7)組建隊伍,由一人擴大到小圈子、中圈子和大圈子,個人內心和隊伍內部準確下上對流和溝通,個人和隊伍對外全社會準確下上對流和溝通,調動內外積極性;
 
(8)推行計劃和回應外來突發事件,風險管理,和客觀節奏、主調和旋律合拍,維持構想和現實之間的資訊的準確反饋,正反並行和顯隱起伏、轉化和超越;
 
(9)維持由無到有的動力、由有到無的我自否定,脫胎換骨蛻變,代代持續發展和轉型的生命力;
 
(10)出入天地初開以來的永恆的混沌,個人得失成敗都坦然接受,有自知之明,一生形成的慣性本能反應系統放得下,無我和感恩。
 
(待續)
 

洪清田